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市西林區開啟『六個西林』建設新篇章
2012-01-31 09:58:23 來源:伊春日報  作者:陳曉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1月31日訊 記者西林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富有前瞻性的提出了建設“六個西林”的宏偉目標,搶抓大機遇,加快大發展,構建富裕和諧的新西林。

  該區將繼續弘揚馬永順精神,全面提昇第三次創業熱潮,以產業結構優化昇級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橕,以招商引資為載體,以民生改善為根本,以黨的建設為保障,深入實施“生態立區,工業興區”戰略,著力打響“山水鋼城,德善西林”城市品牌,全面建設實力西林、活力西林、魅力西林、文明西林、和諧西林、民生西林,力爭在未來五年,全行政區生產總值實現70億元,年均增長28.6%;工業增加值實現56億元,年均增長32.9%;財政總收入達到7.5億元,年均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526元,年均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萬元,年均增長14.8%。萬元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2%。

  堅持“工業興區”戰略不動搖,大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加快培育以鋼鐵業深加工為依托的新型項目,不斷延伸鋼鐵產業鏈,努力促進產業昇級。今後五年,西鋼集團本部產能要達到600萬噸以上,集團形成1000萬噸以上的生產規模。積極培育以鉛鋅冶煉、金銀銅冶煉為主的有色金屬冶煉業和以焦油、煤氣、醇醚燃料為主的化工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著力抓好項目建設,著力引進、建設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培育一批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和利稅超5億元的龍頭企業。加快推進8萬噸鉛冶煉、10萬噸鋅冶煉、120萬噸焦化、4萬噸針狀焦等重點項目,使其盡早落地,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把園區建成省級工業園區,使園區成為優勢產業的聚集地、新型工業的示范區。

  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為主線,不斷提昇農業產業化水平。在已建成12棟、總面積4600平方米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以寒地塑料大棚、節能日光溫室為重點的設施栽培,計劃建設500畝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基地大棚保持在100棟以上,年向市場提供反季節蔬菜1500噸,實現產值450萬元。大力發展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到2016年,無公害蔬菜生產規模保持1000畝,無公害農產品產量達到3000噸,無公害產品認證數量達到3個,唱響西林農業品牌。

  積極實施“內外聯動、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將招商引資重點領域引向鋼鐵、有色冶煉、礦業開發等產業,加強與珠三角、長三角、山東半島和世界500強、國內行業50強等大型民企溝通聯系,全面提高招商引資質量。今後五年,要重點引進3—5個投資億元到5億元的大項目,5—8個投資5千萬到億元的大項目,不斷壯大區域經濟規模。

  大力改善生態環境,通過強化森林經營,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努力探索一條現代森林經營的新路子。今後五年,西林區林木蓄積量要實現每年淨增10.6萬立方米以上,到2016年,全區森林蓄積量要達到400萬立方米以上。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啟動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建設,提高城區污水、垃圾收集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到2016年,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生態修復和建設工程,到2016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5%。

  全力支持天津立達公司投資興建的歐洲名鎮綜合旅游項目,加快濱水城市建設,構築老城區中心凸顯、新城區隔岸呼應的城市發展格局,進一步擴張城市規模,到2016年,城鎮化率達到100%。整合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內涵,培育文化品牌,不斷完善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加快推進街道(經營所)文化站、社區(村)文化活動中心建設,著力實施數字電視全覆蓋工程,夯實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基礎。搞好廣場、公園建設,建設一批具有人文特色的微縮景觀、雕塑群,不斷豐富城市內涵。

  深入實施第五輪“一幫一”扶貧創業工程,有效增加就業崗位,使各類群體充分就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發展公共租賃房,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逐步解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繼續實施民生工程,加大民生資金投入,擴大民生工程覆蓋領域,重點向基層、農村、殘疾人等困難群眾傾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完成西林初中新校區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快西林醫院新址建設,進一步改善就醫條件。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