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3日訊 截至2011年12月31日,牡丹江市全口徑財政收入(含綏芬河)完成116.97億元,同比增長34.2%,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與此同時,財政預算連續四年實現高質量平衡,這標志著牡丹江市綜合實力再次邁上一個新臺階。
2010年,牡丹江市三年提出了『超千破百』(即GDP突破10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的目標。該市針對市本級財政『短腿』制定了財源振興規劃,完善了增稅聚財機制。該市出臺了市區稅源界定劃分管理辦法,提出了市縣園區『飛地』發展意見,對市區土地實行統一規劃、集中收儲、分期供地、梯次開發,最大限度地增加財力。該市還加快了對俄貿易工業園區建設步伐。目前已落戶產業項目25個,總投資75億元,全部竣工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06億元。到2011年11月底,市本級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3.8億元,提前一個月實現三年翻番目標;截至2011年12月31日,市本級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50.31億元,同比增長32.5%。
工業是牡丹江經濟的主體,該市以調結構、轉方式、促昇級為主線,堅持改革、調整、改造、創新多措並舉,使全市工業經濟步入了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階段。2011年,北方工業園、恆豐1.5萬噸特種紙、佰佳信多殺霉素一期等項目投產運行,全市首個百億級大項目——首控石化280萬噸重質原料深加工等項目開工建設。同時,啟動建設了中俄科技信息產業園,闢建了全省城區第一家省級開發區陽明工業示范基地。預計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和利稅可分別增長28%、32%和30%。
在增加財力的同時,牡丹江市堅持『不要群眾不得實惠的增長』,努力提昇社會保障水平。2011年,該市民生投入規模和比重均創歷史新高:全市全年完成民生投入達到100.4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62%;市本級民生投入48.3億元,佔財政支出的71.3%。其中,城鎮低保標准由家庭月收入286元提高到315元,農村低保標准由家庭年人均收入1320元提高到1452元;累計提供臨時物價補貼和困難救助820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