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3日訊 近年來,嘉蔭縣把遠程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程,在管、學、用、科技轉化成果上下功夫,采取『因需施教,因人施教』的方式,發揮其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為群眾走上致富之路提供幫助。 這個縣自開通遠程教育網以來,該縣各村乾部第一件事就是查閱科技種植技術、了解相關知識,同時,積極引導農民結合資源優勢,開展特色種植。嘉蔭縣向陽鄉雪水溫村的村乾部高勝利就用遠程教育乾了件大事。2011年春播前,高勝利通過在遠程教育網上學習,把村裡的地劃成了示范園區,然後把哪塊地適合種植什麼都公示出來,這樣村民知道什麼地種什麼能掙錢,調動了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的積極性,全村共有40戶村民試種植100公頃水飛薊,平均每公頃水飛薊增收9000元;80戶村民種植120公頃紅小豆,平均每公頃紅小豆增收6000元;60戶村民種植100公頃白瓜子,平均每公頃白瓜子增收5000元;水稻種植300公頃,每公頃收入8000元左右。現如今,這個村農民由原來的單一種植發展到現在的多元化種植,人均收入由原來30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11000元左右。這回雪水溫村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老高』的厲害,知道了『遠程教育網絡』的厲害。遠程教育網絡信息帶來的好處,讓嘉蔭縣絕大多數村民嘗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農民由過去的被動學變成了如今的『我要學』,農民們高興地說:『遠程教育,為我們敲開了致富增收門。』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