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6日訊 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我省各地氣溫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昇,人們感受到了『打春』帶來的一絲春意。不過氣象部門分析,6日起我省將迎來又一輪寒潮,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5~8攝氏度,乾冷天氣格局仍將延續。這個冬天雪太少了,這是龍江人這個冬季最大的感觸。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今年我省天氣特殊,雪少卻乾冷。今年我省『貧雪』狀況堪稱45年之最。針對我省少雪乾冷氣候,記者采訪各方專家,為我省春耕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建言獻策。
乾冷天成因
同比降水少溫度低
據我省氣象部門分析,罕見乾冷天氣的成因為低溫少雪。有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入冬以來,我省降雪持續偏少,沒有一次較大的降雪過程。去年12月我省平均降水量僅為2.9毫米,比常年少52%。1月乾冷氣候依然持續,全省平均降水量僅為0.8毫米,比常年少76%,剛剛過去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近10年來最低位,即10年來最冷的1月。
作為農業大省,龍江人最關心的就是農業生產。記者從中國天氣網看到,受去年秋天以來降水減少影響,今年春季,我省旱田播種前期受旱面積預計將達6064萬畝,比常年多1500萬畝。其中齊齊哈爾市受旱面積2042萬畝、綏化市745萬畝、大慶市497萬畝……
節水專家
本月是降水關鍵期
針對今年雪少的情況,東北農業大學節水農業方面專家表示,備春耕前出現這種狀況在歷史上確實比較少見,眼下相關部門應該做好抗旱准備。不過他也指出,雪少並不是衡量乾旱的唯一標准,現在尚不能斷言一定會出現旱情。他強調,接下來的一個月將是關鍵期,如果一個月內有足夠的降水量,將有效緩解可能出現的乾旱情況。
節水農業專家還指出,如果出現旱情,可以采用新技術手段進行緩解。他還舉例到,眾多周知,我省齊齊哈爾甘南縣地處西部半乾旱區,乾旱對於這類地區來說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常態,但是通過開展節水農業科技項目,從點式示范到大面積推廣,已經取得了很成熟的經驗,其他地區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借鑒。
為農支招
耕作方法需注意
省農科院玉米栽培專家通過分析目前的氣候條件,也得出今年春天很容易乾旱的推測。玉米栽培專家從耕種措施上幫農民把關。專家提醒,農民在種地時要做好春季抗旱准備。尤其要注意保水和補水兩項工作。在播種時,有條件做水進行播種一定要做水播種,不要圖省事,如果土壤缺水一定要盡量補水。除此之外,專家還建議,為了緩解缺水狀況,整地和播種兩項工作時間不要隔的太長,最好是整完地馬上進行播種。在播種覆土之後要及時增壓,減少水分流失。而且在播種階段一定要及時收聽天氣預報,根據氣候狀況合理安排春耕生產工作。必要時要考慮采取催芽播種、育苗移栽和地膜覆蓋等技術措施。保證播種質量,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
在記者的采訪中,專家們普遍提到一個農業生產中的專業術語,即缺?。據悉,根據全省封凍前最後測?結果分析,西部地區的松嫩平原大部,東部地區的牡丹江、雞西、七臺河市郊區、雙鴨山,北部地區的黑河部分縣市及呼瑪共40個縣市土壤缺?。其中,甘南、杜爾伯特、木蘭等縣市區缺?嚴重。專家提醒這些地區要重點進行防旱抗旱工作,發揮近年來抗旱工作中好的經驗和辦法,繼續大搞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大面積推廣坐濾水種,推進玉米膜下滴灌和大型噴灌等抗旱節水技術。
市容困擾
街頭冰景變顏色
不下雪是災,這是東北人都認的老理兒。雪是北方冬天的『空氣淨化劑』,雪少,滿街都是灰塵,太髒,這是城市人的抱怨。就哈爾濱市來說,少雪不但為冰雪旅游造成了不利影響,也給城市環境造成了困擾。市民普遍反映,雖然今年市民不再為往年的下雪、融雪、化雪等出行難題感到困擾,但今年街上的冰景沒幾天就變了顏色,街上行人為了躲避灰塵紛紛戴上口罩。
天氣乾燥
小心身體響警報
哈爾濱市一家醫院門診醫生說,今年冬季降雪量少,致使空氣濕度低,天氣乾燥,人體特別容易出現出鼻血、嘴脣乾裂、喉嚨乾癢等狀況,肺炎和哮喘等疾病頻發。他還介紹,流感病毒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中特別容易傳播,易產生流感,還有乾燥的氣候容易引發多種皮膚病,特別是老年人。
哈醫大一院兒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劍白教授介紹,從兒童門診量看,今年較之往年並沒有大幅增加的狀況,每天門診量在200人左右,住院人數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增加。相反,今年麻疹等兒童傳染類疾病較之往年減少。不過她指出,目前兒童患病人數沒有出現急劇增加狀況,主要是因為暖冬,這幾天天氣降溫幅度大,要注意冷暖交替給兒童帶來身體不適,一定要注意保暖,建議減少室外活動,窗戶注意通風,屋內注意保濕,以防兒童患病。
營養專家提醒,在冬春交替之際,面對乾燥的氣候條件,一定要注意飲水補水,老年人更應飲茶防燥,蘿卜茶、雪梨茶等養生茶飲有助於清肺潤肺,在飲食上注意要清淡,粥類是首選,忌辛辣易上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