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訊 一提到保健品,許多老年人,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會如數家珍地說出他們曾服用或正在服用的保健品,什麼增強免疫力的、營養心髒的、降血壓的、緩解糖尿病癥狀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身體保健意識的逐漸增強,成為保健品市場上的一塊“唐僧肉”。很多保健品銷售方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通過各種手段、竭盡所能地向老年群體推銷,或誇大其辭、或以次充好,每每讓老年人花費巨資。那麼,那些推銷人員到底采用什麼樣的手段讓老年人甘願“奉獻”呢?
打親情牌 贏得老人信任
伴隨社會老齡化結構的日益加劇,社會上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老年人缺失親情的慰藉,晚年變得冷清、孤獨。一些推銷保健品的人員便趁機而入,讓老年人感受“親人”的溫暖。被“親情”包圍的老人,自然對其推銷的保健品信以為真,一次便購買一年或半年、價格昂貴的保健品。
家住齊齊哈爾市鐵鋒區新民小區的高老夫妻有錢有閑、晚年生活手頭很寬裕,一對兒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們缺少兒孫繞膝的快樂,保健品推銷員經常來陪老人聊天、讀報,或者幫助老人做家務,在贏得老人的信任後趁機推銷他們的保健品。
采訪中,老人的女兒告訴記者,她曾到網上查過父母吃的保健品,並沒有推銷人員所說的神奇功效,也曾多次和父母說不要買這樣的保健品,但兩位老人就是禁不住“親情”誘惑。
打服務牌 讓老人心存感激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不斷下降,四肢、身體等諸多器官會患上各種疾病,導致他們對身體的擔懮不斷增加,如果再遇上周圍親戚朋友的生老病死,對自己健康的追求越發強烈。
家住建工小區的張姓老人,經常與左鄰右捨的老人一起去聽免費的健康課,還經常獲得贈送的保健品,有的推銷商還免費將“生命健康水”等親自送到老人家中。經過一系列“熱情”服務,讓老人難免生發出一種感激心理。
直到這時,熱情為老人服務的推銷商纔針對老人心髒不好的癥狀推出一種能夠“營養心髒、而且功能強大”的保健品,還讓老人一次性購買了幾千元、可吃半年的這種保健品。但老人的兒子後來纔了解到,這種保健品裡所含的主要成分只是一種普通的維生素,在藥店裡一百片纔賣幾元錢,根本沒有推銷商所誇大的神奇功效。
打時間牌 從心理攻破防線
病急了亂投醫,這也是一些老人讓銷售商有機可乘的一個主要原因。
家住鐵鋒區光榮社區的劉鳳蘭大娘老夫妻倆,一輩子相濡以沫、感情極好,晚年孩子都不在身邊,他們兩人互相照顧倒也並沒覺得太寂寞。但天有不測風雲,去年劉大娘的老伴卻突發腦血栓臥病在床,這下可急壞了劉大娘,她四處求醫問藥,只希望能治好老伴的病。
這天下午,一位上門推銷保健品的人敲開了老人的家門,通過聊天了解到老人要治好病的急切心理,便投其所好、越聊越熱乎,最後說他手中的一種保健品,對她老伴的康復具有特殊功效,信以為真的老人因手頭的現金不足,還拿著存折和推銷人一起去銀行取錢付了藥款。但當老人拿著花八千多元買來的保健品給醫生看時,醫生卻說:這種保健品對老人的病情沒有任何作用。劉大娘被騙了個實在,卻連騙子的影兒都找不到了。
作為兒女 要時常引導老人
“那麼,該如何防范這種現象的發生呢?”一些家中有老人的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
“雖然老年人的經歷、閱歷比較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的變化,辨別能力也在不斷下降。”一位心理健康專家建議,作為老人的家人,要在工作之餘多關注一下老人的心理健康,多與老人溝通以去除他們的孤獨感;還要向老人多介紹一些保持健康的經驗,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來改變老人的心理認知,不給騙子可乘之機。
一位資深的營養學專家說,老人可以通過吃保健品來提高身體的機能,但應該到大醫院或正規的保健品店購得,而不能隨便購買那些走街串巷、走門串戶抵銷的保健品,更不能聽信保健品能代替藥品治療疾病的宣傳,以防上當,損失了金錢不說、如果貽誤了病情就悔之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