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7日訊 近日,媒體報道稱北京市15家兒童福利機構已經陸續棄用原先的『黨』『國』等姓,已全部用百家姓中的姓氏給孩子取名。6日,記者與哈爾濱市兒童福利院取得了聯系,蓋院長表示哈市已經開始用常見百家姓為福利院的孩子命名。
據蓋院長介紹,按照以前不成文的規定,哈爾濱福利院的孩子命名主要采用『國』、『童』等四大姓,這四大姓在社會上作為姓氏出現的機率較小,所以,這些孩子走入社會後,往往從姓氏上一看就知道是從福利院走出來的,無形中會給他們造成精神壓力,使其身份標簽很明顯,對他們性格的形成和以後進入社會都有較大影響。
為了能讓福利院的孩子像其他普通的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哈市兒童福利院從2008年開始,就已經開始用常見的百家姓為孩子命名。
第一批用常用百家姓命名的孩子姓趙、錢、孫、李,以後以此類推。因為身世和成長經歷的不同,福利院的孩子們大多比較敏感,甚至有自卑心理,他們比健全家庭的孩子更加注重旁人對自己的態度,啟用『常用百家姓』為孩子們起名,對他們的心靈是一種呵護,更加人性化。
記者了解到,民政部正在修訂《兒童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擬對福利機構孩子的取名進行規范。如擬規定兒童姓名不應含有歧視性、不應隱含其生理缺陷、不能在兒童姓名上附加政治和宗教色彩,不能從姓名中聯想到其收養兒童身份等。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