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訊 問起泰來縣和平鎮長青村村民朱正國家去年花12萬元新建的96平方米新磚瓦房時,合不攏嘴的他回答得很簡單:“寬敞、舒服。”
“太陽能、衛生間、上下水,這條件一點也不比城裡住的樓房差。”朱正國愛人盧鳳俠一邊接茬說:“現在這條件要比過去強上百倍千倍,以前住的是30多年的土房,冬透風夏漏雨,咱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不感謝黨的好政策那是喪良心。”據村委會工作人員王春陽介紹,自2008年以來,長青村已有50多戶村民搬進了樓房,70多戶的泥草房變成了磚瓦房,全村磚瓦化率達95%。
還是龍年正月,來到了剛剛喜搬新樓的王殿伍家。王殿伍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愛人姚金黃打理著新房的衛生。對於如今的好日子,王殿伍說:“這些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花20.2萬購買的92平方米的樓房過年,那可真叫個享福。”他愛人姚金黃說:“以前,住泥草房面積小不說,大過年的屋子還上凍,活受罪。現在住洋樓、看彩電,吃的用的樣樣齊全,小日子過得可滋潤了。這不,春節前和老頭子上縣城買了不少年貨把冰箱裝得滿滿的。”
農村泥草房改造,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提高農民幸福指數的基礎。近年來,為加快農村泥草房改造步伐,改善農村群眾基本居住條件,泰來縣堅持“政策扶持、政府引導、群眾自願、市場運作”的工作模式,齊心協力推進泥草房改造惠民工程建設。為確保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他們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為組長的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專業骨乾,深入村屯宣傳引導,調動廣大農民參與泥草房改造的積極性,並設立了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諮詢電話,隨時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還派相關人員到省內外對泥草房改造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吸取成功經驗,確保了泥草房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同時,該縣對符合鄉鎮、村屯規劃,履行建房審批手續的泥草房改造免收建房所涉及的相關稅費,扶持幫助建房戶規劃選址、審批、放線、協調貸款、找施工隊等一系列工作,大大加快了泥草房改造進程。
為提高泥草房改造工作標准,該縣堅持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相結合,近期規劃與中長期規劃相結合,在泥草房改造規劃上與村屯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與房屋改造重點規劃相結合,與水電路和村容、村貌、綠化美化整治緊密結合,科學地編制了《泰來縣泥草房改造八年規劃》,同時對經濟條件較好的行政村和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進行了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為農戶設計了大、中、小三種適合當地特點的戶型,積極進行推廣,從而降低建設成本。
2008年以來,泰來縣已有10053戶泥草房改造住戶喜搬新居,建造面積達90萬平方米。全縣還將用四年時間完成對剩餘的15136戶泥草房住戶改造,屆時泰來農民將徹底告別簡陋泥草房,住進亮堂新瓦房,圓他們期盼多年的安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