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金沙新區:民生工程甜在百姓心田
2012-02-07 10:42:20 來源:七臺河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7日訊 多年來,金沙新區一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積極構建“黨委倡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新型社會服務管理體系,順應民生新期待,讓百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提昇了百姓的幸福指數,各項民生工程溫暖著百姓的心田。

  生存環境的改善讓百姓有了幸福感。以環境優美適宜人居而被稱為“七臺河市後花園”的金沙新區,在區域全面實現安全飲用水、自來水入戶率100%的基礎上,去年又全面改造了自來水管網,使主乾街路的明排水溝改為地下,延伸鋪設排水管線,從根本上淨化和提昇了區域環境。近年來,金沙新區先後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兩個標准化奶牛小區。建設太陽能板的溫室牛捨6棟,投資480萬元,使二管理區的53戶散養的480頭奶牛全部入住到標准化小區集中飼養,達到人畜分離;為使牛糞不污染環境,場投資450萬元,建設600平方米的沼氣站,實現氣電能動,沼氣用於居民做飯,沼渣、沼液用於蔬菜大棚生產有機蔬菜,形成牛——沼——菜產業鏈,減少了燃氣排放,既淨化了環境,又增加了養殖戶收入。金沙新區以經營城市的理念高標准抓綠化,以應龍山植物園和谷春路綠島為中心打造綠化精品。

  2010年投資1100萬元建設的應龍山植物園是全市唯一一座森林植物園,已成為金沙新區邁向園林城的標志性工程。去年,又投資600萬元進行了二期建設,對園林進行美化綠化。在建的植物博物館已完成主體工程,即將成為集觀賞、研究為一體的科普基地。植物園內種植草坪16000平方米,栽植王子海棠、紅錦帶、四季玫瑰、紅端木等花冠樹4700餘株,栽植花卉41000株。投資100萬元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荷花池,荷花已栽種完畢。從遠在十幾裡以外的深山區移栽大樹進園194株,都是幾十年生的天然野生優質樹種,最大樹齡50—60年,樹高7—8米,精心挑選的雲杉、垂柳、溏槭、李、杏、黃菠蘿、山楂和白樺等,不拘一格。在公園內安置健身器材108套,方便百姓娛樂健身。在對三橫五縱主乾路綠化的過程中,尤其對谷春路綠島進行了重點綠化,投入110萬元在谷春路雙向6車道的中心主乾路中央建成了5米寬、1200米長的街心綠島,栽植各種綠化樹4600株,鋪設草坪5000平方米,形成了新區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居住環境的改善讓百姓更有尊嚴。為了加快園林城市建設步伐,大跨度地推進居民新區建設,加快改善居民居住環境,下大力氣對居民區進行了動遷改造。位於應龍山公園南側的應龍山花園小區,佔地面積3.7公頃,總投資6800萬元,總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位於場谷春路東側的銀利新?(村)小區,佔地面積14公頃,一期佔地面積5.5公頃,規劃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提供住房約900套,預計投資1.8億元,按照哈市辰能溪樹華庭建築風格進行高標准設計施工,打造一流住宅小區精品。這些惠民工程,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

  醫療條件的改善讓百姓病有所醫。金沙新區職工醫院自托管市人民醫院以來,醫療條件逐步改善,重新裝修粉刷了各門診科室、住院病房,靜點大廳設置點滴床位、沙發、液晶彩電,各管理區分別建成標准化衛生所,為轄區百姓創造了寬敞、明亮、舒適的就診環境。全區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000人,參合率達98%。

  文明新城創建陶冶百姓情操。開辦了“黨課大講堂”、“道德大講堂”,社區黨組織積極帶領居民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創建活動,文化活動中心常年對外開放,不定期舉辦健康文明的娛樂游藝活動,自發組建了秧歌隊、健身舞蹈隊,陶冶了百姓的情操。

  金沙新區將按照明確的新區定位,高標准打造“山水宜居區、田園風情鎮”,全面落實惠民政策,著力完善覆蓋更加廣泛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著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讓新區百姓享受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實現新區秀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的美好願景。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