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訊(記者 顧碩) 自2011年秋季以來黑龍江省降水比歷史同期大幅度減少,當前,全省旱情呈現五大特點。
——從土壤測?情況看,全省有一半以上縣(市)土壤缺?。去年入秋以來,受全省大范圍缺少降水影響(去年9月至今年1月,全省平均降水57.1毫米,較歷史同期偏少44%),松嫩平原南部、雞西西部及林口、勃利、樺南、東寧無積雪覆蓋,其它地區最大積雪深度為1?21厘米。去年11月8日測?,0~30厘米土壤缺?(田間相對持水率低於70%)的縣(市)達40個,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個,分布在齊齊哈爾、大慶、黑河、綏化、哈爾濱、牡丹江、雞西、七臺河、佳木斯、雙鴨山、鶴崗等地。其中齊齊哈爾、大慶、綏化西部、牡丹江、雞西市缺?較重。
——從河流水量情況看,江河水位特別是中小河流普遍偏低。在監測的22條大中河流中,與歷史同期相比,大部分河段水位偏低0.26至1.67米,呼蘭河、倭肯河、螞蟻河、穆棱河、撓力河流量減少20%以上,其他河流水量較常年也普遍偏低。
——從水庫蓄水情況看,蓄水量少於去年。全省有灌溉任務的92座大中型水庫(不包括尼爾基水庫)的封凍庫容為26.9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14%;14%的大中型水庫水位低於死水位;小型水庫和塘壩蓄水量3.6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減少33%。
——從地下水位變化情況看,全省地下水位降低。去年12月26日監測,全省地下水位平均埋深4.93米,比多年平均值降低0.22米,其中,松嫩平原地下水位比多年平均值降低0.18米,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比多年平均值降低0.14米。
——從受旱分布和程度情況看,西中東部均有旱情。從分布情況看,除大興安嶺、伊春、鶴崗、佳木斯東北部情況較好外,其它市縣均有不同程度缺?情況。全省缺?缺水面積6733萬畝(一般乾旱年份為4500萬畝左右),其中,旱田缺?6064萬畝、水田渴水669萬畝。旱田缺?主要集中在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雞西、黑河等地,水田渴水主要集中在螞蟻河、呼蘭河、穆棱河等中小河流自流灌區和小水庫、小塘壩等“五小工程”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