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城市高樓林立不適合燃放煙花爆竹 市民期望明年當禁絕鞭炮
2012-02-08 09:14:25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焱麒 劉津津 霍營 於鴻斌 高春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2月8日訊 燃放煙花爆竹雖然增加了節日氣氛,然而不少市民發現,相比往年,哈市龍年除夕夜的鞭炮聲少了很多。記者采訪了煙花爆竹銷售點、哈市環衛辦了解到,煙花爆竹銷售在哈市遭遇寒流,批發量同期減兩成,有的年輕人直言『除夕夜放一兩掛鞭意思一下就行,現在娛樂活動這麼多,外出聚餐、旅游都比放炮有意思』。對此,哈市民俗專家表示,隨著城市的經濟發展、娛樂方式的增多和消費環保觀念的改變,煙花爆竹正悄然離城市居民愈來愈遠。

  市民的自然選擇:

  大幅減少鞭炮開銷

  市民董先生從事貨站運輸,往年為圖吉利車行平安,除夕夜、初一、初二以及初七都要燃放半小時的煙花爆竹,而今年卻只在除夕夜放了十分鍾。『物價天天變,所以消費觀也在變,放那麼多也是浪費錢財,以後只要簡單放一點就行了。』董先生說。

  在正月十五之前,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遍布哈市大街小巷的鞭炮銷售攤床開始了降價甩賣,降價幅度達到了二至三成,但購買市民仍舊寥寥。

  5日,記者在南崗區馬端街上的煙花爆竹攤前看到,過往的行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在鞭炮攤前駐足,少數幾個停下的人也只是簡單詢問一下價錢。二十分鍾裡,只有一位男士購買了30多元錢的鞭炮。

  一家銷售點的攤主尹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說:『今年的生意比往年差了不少,老百姓買炮都先算賬,一般都是少量購買一些煙花和小鞭炮,大的煙花到現在一個也沒賣出去,照這種情形看,今年進的貨肯定會剩下不少。』

  郵政街一家鞭炮銷售攤點攤主姜先生懊惱地說:『別提了,貨都壓手裡了。今年我進了3萬多元的貨,還有三分之一沒賣出去,今天只能揮淚大甩賣。平時售價100多元的禮花,今天五六十元就賣。今年鞭炮特別不好賣。』

  市場的必然趨勢:煙花爆竹批發量減兩成

  據哈市鞭炮煙花專營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哈市今年煙花爆竹新增品種300多種,共有1000多種的煙花供人選擇,但今年的批發量卻比同期下降了兩成。近幾年,哈市一些煙花爆竹臨時銷售點預定銷售投資量雖然沒有多少下降,但每年限放結束後,返回倉庫的保存量卻比5年前翻了近一番。

  家住康健小區的趙女士正月初七從外地回到哈市,她驚訝的發現,與往年小區裡鞭炮碎屑滿地的景象不同,今年小區裡格外乾淨。

  該小區物業張女士告訴記者,小區今年燃放鞭炮比往年少了很多,所以紙屑也大幅減少,往年清掃小區至少需兩個人,今年一個人就夠了,而且一天一清,不需積壓。

  記者走訪哈市一些街路、小區發現,與往年相比鞭炮紙屑垃圾少了許多。3日,在安心街上,環衛工人王大姐告訴記者,今年雪小、炮屑少,他們的工作相比輕松了許多。

  7日,記者從哈市市容環衛辦獲悉,隨著元宵節的結束,經統計,今年哈市因燃放鞭炮產生的紙屑垃圾較去年同期減少了大約兩成。

  城市的共同願望:捨棄鞭炮過個『環保低碳年』

  市民燃放煙花爆竹的熱情為何有所降溫,記者采訪了多位市民,他們對此都理智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放鞭炮雖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我們生活的空間已經不再是人員稀少、地域遼闊,而是高樓大廈林立現代都市。個體建築內建築格局復雜、裝修材料多元化,一旦發生火災將損失嚴重,在這樣的環境下,燃放鞭炮帶來的危害遠比歡樂多。』哈市市民李義宏是一位『禁放』鞭炮的支持者,他認為,春節時娛樂方式越來越多元化,鞭炮所能帶來的喜慶氣氛、歡樂景象與鞭炮所帶來的風險相比,是完全可以被取而代之,甚至讓這一對生命財產造成威脅的鞭炮退出市民燃放的舞臺。

  在采訪中,眾多的年輕人與李先生觀點相一致,21歲的大學生張威對記者說,『過年過節放一兩掛小鞭意思一下就行,現在娛樂活動很多,外出聚餐、旅游,在家上網等都比放鞭炮有意思。』

  『今年空氣太乾,家裡老人氣管不好,就怕春節放炮空氣太差犯病。』的哥胡戰春對記者表示,他從前都是從新聞裡聽低碳環保,認為跟自己沒什麼關系,可隨著父母的氣管越來越差,他也開始關注環保,而且他注意到,哈爾濱這樣的工業城市生活不同於農村,跟南方沿海更是沒法比,空氣質量完全取決於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你想想,哈爾濱就算100萬戶家庭,一家一天放一掛鞭炮,哈爾濱得讓煙熏成啥樣?』

  雖然今年的煙花爆竹銷量和燃放量都顯著減少,但市民劉靜仍希望更少一點纔好,最好明年就禁放,『我兒子六歲了,春節時得了感冒,剛好,本打算十五帶他去中央大街,可後來一想,晚上肯定都會放炮,街上的煙味肯定對孩子的身體又影響。』

  專家的理性思考:

  告別惹禍鞭炮

  態度應決絕

  『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過年放鞭炮,是中國人的習俗,但是放鞭炮引起火災,放鞭炮誤傷人身,還有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如同隆隆炮聲,讓老人小孩驚嚇不小,煙花過後產生混濁空氣,對於越來越講究健康的廣大市民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哈爾濱社會主義學院科研處處長萬利民教授對記者說,『落寞』的煙花爆竹正步入『告別之旅』,同時也顯示出大都市的發展趨勢與文明的進步,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民生發展勢必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隨著老百姓的認識,煙花爆竹帶來的社會問題勢必在發展中得到正視解決。

  『燃放煙花爆竹,結果炸得街道硝煙彌漫如同戰場,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高樓林立地形緊密,家家戶戶紮堆放炮,勢必帶來安全、環境等等社會問題』。萬利民說,更多市民開始注意理性消費,對瘋狂『燒錢』的舉動會冷靜思考,放幾個鞭炮意思意思,也是可以的,但大把大把掏錢買鞭炮的人今後會越來越少。『低碳過年並沒減少春節氣氛,隨著人們對環保觀念的加強,多呼吸新鮮空氣纔對大家身體有利。因此,消耗錢財、破壞環保的行為正被理性而健康的消費觀念所替代,這也是大勢所趨。』

  萬利民認為,燃放鞭炮是幾千年的傳統,『禁放』的話題勢必阻力重重,不過在哈爾濱這座北方都市裡,不論是『限放』還是推出傳統鞭炮的替代品、開發綠色環保型鞭炮,任何既能解決傳統鞭炮帶來的環境污染、人身傷害等弊端,也能保證我們的民族傳統不被丟棄的方式都是可取的,也勢必被將百姓、城市所接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