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家長"望子成龍"要求高 幼兒園小學化趨勢日益嚴重
2012-02-08 09:33:51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趙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2月8日訊 近日,張女士一直在為將要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發愁。原來,經過打聽,兒子所在的幼兒園不教拼音,更不用說識字了。這讓她有些擔心,別的幼兒園都在教拼音,兒子不學這些,將來上了小學能不能適應?

  孩子在幼兒園到底該學啥?做游戲,還是學知識、特長?國家有沒有相關規定?

  讀者反映

  5歲男孩認識500個漢字

  李女士說,不久前,她帶著女兒在小區裡玩,碰到一位鄰居家的孩子。當時,鄰居就問她女兒認識多少字?“由於幼兒園沒教過拼音識字,我就直接說她一個字也不認識。沒想到的是,鄰居立即以詫異的表情看著我。原來人家5歲的兒子已經認識500個漢字了。”

  經過了解,鄰居家孩子所在幼兒園從中班開始就教拼音識字了。經過一年學習,孩子學會500個漢字。說起這件事,鄰居臉上洋溢著一種幸福。

  聽了鄰居的介紹,李女士也緊張起來。她想了一會兒,發現女兒上了兩年幼兒園,學會了自己吃飯,懂禮貌了,還會湊合著穿衣穿襪,越來越像個小大人了。但是談到文化知識,女兒就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隨後,李女士就開始四處打聽幼兒園,要給女兒轉園。“別的孩子都會拼音識字,女兒如果不會,那麼肯定會被落下。”李女士說,她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好轉園。

  記者調查

  幼兒園小學化現象日益嚴重

  劉女士的兒子在一民辦幼兒園上中班,每月學費1800多元。除了學習省統編教材的課程外,該幼兒園還開設了舞蹈、電子琴和珠心算等課程。

  李女士說,這麼多的課程,她感覺孩子不是在上幼兒園,而是在讀小學。

  龐女士也說,女兒所在幼兒園不僅有拼音識字課,還有專門的算術課。另外,每天放學,老師還會布置一些作業。她也覺得孩子是在上小學。

  近日,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位家長。多數家長都反映,現在,不少私立幼兒園的文化課程比較多,都在爭相與小學接軌。“別的孩子都在學,我們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落下吧。”記者對多家幼兒園進行調查,也發現大部分幼兒園都開了拼音識字課,並有音樂、美術等方面的興趣班。

  原因探究

  家長需求導致幼兒園小學化

  齊大教師呂娜說,首先,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家長想讓孩子多學一點,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他們迫切希望孩子能在一開始就學到最多的東西。不少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這一需求,爭相開設文化課、特長課。

  其次,幼兒園目前沒有被納入義務教育范疇,規模大小、辦園性質等各有差異,所以很難進行規范管理。就拿教材來說,盡管有省統編教材,但不少私立幼兒園是加盟連鎖,有自己一套教材。因此,幼兒園的管理者和一線老師對於“該教什麼”吃不准。

  另外,學前教育領域的激烈競爭,迫使部分幼兒園的管理者和老師選擇較難的學科內容。為了爭取更多的生源,私立幼兒園只能多教孩子語文、數學等學科內容。

  幼兒園說法

  所開課程少難以吸引更多生源

  位於建華區一家私立幼兒園負責人說,他們也知道上幼兒園的孩子並不需要學習太多的知識,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一定的興趣就可以了。

  可是面對家長的強烈需求,如果不轉變觀念,那麼肯定會被家長淘汰。

  這位負責人還說,雖然他們已有近5年的幼兒辦學經驗,可還是有些家長對他們所教的東西半信半疑。曾經就有一位家長抱著厚厚一摞書來找她,跟她說,這是某某專家提出要學的,希望他們幼兒園能照著教。

  接受采訪時,多家幼兒園園長都表示,如果單純按照教育指導綱要不開設文化課、特長課,勢必會減少對家長的吸引力。之所以開各種文化課、特長課,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家長的旺盛需求。

  專家觀點

  培養興趣比學知識特長更重要

  市第一幼兒園教師蔡天麗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最主要的是鍛煉生活自理能力,了解一些規則如上課認真聽講等,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培養對事物的興趣,而不僅僅是識字、學特長。

  對於平時的教學方法,蔡天麗說,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主,讓孩子在游戲中體會各種道理。鼓勵孩子勇於嘗試,給他們充分的思考自由,只有這樣纔能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如果沒有思考自由和嘗試,那麼創新也就無從談起。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