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8日訊 7日7時許,哈爾濱市民張琳剛出家門便感受到一股寒氣,張琳知道,降溫了。踩在雪地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更讓她找到了久違的冬天感覺。上車後,廣播正在播報天氣預報:哈市氣象部門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未來24小時降溫10℃。張琳心想,『難道傳說中的「極寒來了」?』
雪後降溫10℃
『剛下完雪就降溫10℃,太冷了。』一位身穿大衣在等車的女子對同伴說。6日15時,哈市氣象部門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雪後哈市氣溫下降8-10℃。7日13時,哈市的氣溫為-14℃,比6日13時氣溫下降了9℃,這讓不少外出的市民感覺到了『春寒』。
不僅如此,剛剛過去的1月份氣溫也很低。氣象專家表示,1月份以來,冷空氣仿佛打開了『閘門』,經常光顧我省。據氣象部門統計,今年1月,我省平均氣溫為-22.3℃,比常年低2.1℃,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10低位,近10年來歷史第1低位。截至1月末,全省平均最大積雪深度為4.7厘米,比常年偏少6.1厘米。天氣寒冷,降雪少,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僅為0.8毫米,比常年少76%,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4低位。松嫩平原東部、哈爾濱大部、牡丹江大部、北安、蘿北、樺南、勃利、雞西市區等地幾乎沒有有效降水。
『立春之後天就該暖了,怎麼又降了10℃,什麼時候纔能昇溫?』哈市市民劉先生很疑惑。
對於劉先生的疑問,氣象專家解釋,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但是只能反映黃河中下游一帶的物候變化。氣候學上,常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按照這一劃分哈市進入春季的時間要到4月中下旬,所以目前哈市還屬於冬季,氣溫仍比較低。本周受降雪的影響,未來3天哈市以晴好或多雲天氣為主,氣溫明顯下降,最高氣溫為-(11-13)℃,最低氣溫為-(21-23)℃。
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計周末氣溫能有所回昇,最高氣溫將昇至-(8-10)℃。
專家:降溫和極寒天氣有關
近些天,歐亞遭遇嚴重寒流,多地出現幾十年一遇的低溫或降雪,數百人為嚴寒天氣付出生命代價。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氣象資料統計,自入冬以來,全國平均氣溫為-5.5℃,較常年同期的-4.6℃偏低0.9℃,這是繼27年來的同期第二冷。
而此時,哈市正遭遇龍年以來第一波寒潮襲擊,24小時降溫10℃,哈爾濱會不會遭遇東歐那樣的極寒天氣呢?哈市這次降溫與歐亞的極寒天氣有關嗎?
對此,省氣象專家解釋,哈市氣溫的下降與歐亞地區的極寒天氣有一定的關系,此次降溫哈市受到了『北極濤動』的影響,即北半球中緯度和高緯度氣壓此消彼長從而影響溫度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對哈市影響不大。『去年12月哈市的平均氣溫比歷年同期偏低,今年1月的平均氣溫是近10年來的最低位,只是去年11月哈市的平均氣溫偏暖,纔會讓市民感覺這段時間偏冷。』氣象專家說,未來一段時間還將以低溫為主,但是持續多久還很難說。
『從全球氣候在幾十年間演變的長期趨勢總體來看,仍然是變暖的。』氣象專家李小泉表示,僅根據短時間歐亞一些地區出現寒冷天氣來判斷氣候轉折(小冰期)將要到來還為時尚早。
三四月份降水量可能多
在這場雪之前,網上一張黑龍江上空航拍照片『黑龍江遭遇無雪之冬』讓人震撼,照片上除江河湖泊呈現白色外,其他地方都是黑黃土地裸露在外,無雪的黑龍江一片灰蒙蒙。據哈市的張女士介紹,她今年過年坐火車回依安縣老家,從哈市出發一路北上,在到海倫之前,車窗外大地上沒有一點雪,海倫再往北纔漸漸看到雪地。
6日17時,哈市天空開始陸陸續續飄下雪花,市民紛紛走出家門感受降雪的樂趣,同也表示出疑慮:為什麼今冬哈市降雪會這麼少?這場雪過後,哈市近期還會不會下雪?
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采訪了省氣象部門專家,氣象專家告訴記者,哈市在去年11月曾有2次降雪,12月曾有1次降雪,降雪量比歷年同期少6成。6日,哈市的降雪量為0.6毫米,屬小雪量級。與往年相比這次降雪並不大,但目前卻是今冬最大的一次降雪。
不止是哈市雪少,我省自去年11月入冬以來,降雪也持續偏少。氣象專家告訴記者,據觀測數據顯示,去年12月我省平均降水量僅為2.9毫米,比常年少52%。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僅為0.8毫米,比常年少76%。
『從氣象學上說降雪少主要是因為沒有暖濕氣流。今年我省「貧雪」主要是由於冷暖氣流沒有交匯。在統計數據上顯示,每年我省的降水量都在一個范圍內,今冬降雪少極可能三四月份降水量就會增多。』專家說。
春旱可能性大推廣節水灌溉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去年入冬以來,我省大部分江河水位低於常年同期0.64-1.86米。92座有灌溉任務的水庫封凍庫容為26.9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4.3億立方米。由於降水偏少發生春季乾旱可能性很高。
針對今年『貧雪』的情況,相關農業專家表示,雪少並不是衡量乾旱的唯一標准,現在還不能斷言一定會出現旱情。接下來的一個月將是關鍵期,如果一個月內有足夠的降水量,將有效緩解可能出現的乾旱情況。
為了做好抗旱工作,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該開展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大面積推廣坐濾水種,西部地區要繼續推進玉米膜下滴灌和大型噴灌等抗旱節水技術。農民在種地時也要做好春季抗旱准備。尤其要注意保水和補水兩項工作。除此之外,專家還建議,為了緩解缺水狀況,整地和播種兩項工作時間不要隔太長,最好是整完地馬上進行播種。在播種覆土之後要及時增壓,減少水分流失。而且在播種階段一定要及時收聽天氣預報,根據氣候狀況合理安排春耕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