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沈明寶:鐵路診病巡線警 15年走了11萬公裡
2012-02-08 14:49:16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老沈挨家作鐵路安全宣傳教育。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老沈為居民送去年貨後,孩子送上了親切的擁抱。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東北網2月7日訊 題:沈明寶:鐵路診病巡線警 15年走了11萬公裡

  記者 王蕊

  有這樣一群警察,他們沒有刑偵民警追擊破案後人們的贊美,也沒有社區民警備受群眾的愛戴,他們有的只是在寂寞巡線上默默的付出和苦苦的堅守。這些不為人們所熟識的人,寂寞、責任、堅守是他們的工作寫照,他們就是鐵路巡線警察。

  “——2012年1月4日,晴,最低氣溫:零下25度。”

  “——走到8公裡,一輛火車迎面而來,一團污水甩到身上,帽子、帽徽、臉、肩章和身上全濺上了。用手絹一擦,?!好家伙,竟然一股濃濃的尿騷味,心裡真不是個滋味……”

  寫這段日記的人叫沈明寶,是一名巡線警察,認識他的人都親切地稱呼他“老沈”。老沈兜裡始終揣著一個小本子,除了這些心情外,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他所管轄的線路上線路設施、設備狀況;沿線村屯中牲畜飼養戶的姓名、住址、牲畜數量,哪家的孩子不聽勸導經常到線路上玩耍……看似平凡無奇的流水賬,可這些都是老沈每次巡線回來的認真記錄、總結線路治安工作的明細賬。


 

老沈與同事們去慰問三無人員。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事無巨細 甘做鐵路線上“巡查兵”

  6日,記者早早地趕到哈爾濱市香坊火車站派出所,同事們卻說老沈已經出去巡線了。跟著民警來到老沈的轄區,遠遠的只見晨光下一個身影,那便是他。今年42歲的老沈是巡線警察中的元老,從1997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巡線工作。

  記者隨走到3公裡處時看到老沈走上了鐵路線,麻利地掏出螺絲刀,將鐵道上一個小電機快要脫落的螺絲擰緊,又從包裡掏出鋼絲、鐵鉗,將電機盒牢牢地綁住。老沈回頭對記者介紹說:“我們通常巡線包涵兩層含義。第一,是線路的線。第二,就是針線的線。巡線警察除了巡線路,保證過往人群的安全,同時還要做到連一根‘線’那麼細微的隱患都要查出來處理掉。”

  據老沈介紹說,鐵道線旁居住著很多三無人員、外地打工者,收入不高,有人會拆卸鐵路線上的小部件賣錢。就拿這個小電機來說,裡面就裝有可以賣錢的銅線。但如果電機壞了,鐵路信號燈就會失靈,會造成火車行車的安全隱患。如果綁上鐵絲,一些人就會知道此處有人防范,也就放棄偷的念頭了。

老沈在巡線時立即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補救和記錄。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跟老沈一路沿著鐵路走著,記者發現,每隔20分鍾就有一趟列車呼嘯而過,一路走來仍有人在鐵路線上穿行而過,老沈遠遠低就喊他們下來。老沈說:“每年我都會從鬼門關上拉回幾個人,我的工作就是防患於未然!”說著,老沈回憶了起來……

  記得去年4月份一個有霧的早晨,能見度很低,老沈隱約看見遠遠的迷霧中有個人影上了道床,在道心中行走,馬上就有一列貨車要通過。老沈一邊趕過去,一邊大喊叫那人下來。然而那個人繼續在道心中行走。這時老沈已經感覺到鋼軌的顫動,幾個箭步衝過去,一把將那個人拉下道床,飛馳的列車從老沈身邊擦過。原來這是個外省來的聾啞人,他聽不見汽笛和警告聲,差點丟了性命。還有有一天中午,他在自然路口巡線時發現一名男子扛著自行車欲跨越鐵路。一列客車正減速通過,但男子未察覺。他疾步衝上鐵路,將男子拉下鐵道線。此時,列車離男子已經不到5米。老沈說,巡線警察經常要和火車斗快,稍有不慎就會出大事。

  倆饅頭解決兩餐飯 15年走了11萬公裡

  巡線時,老沈手裡拎著一個布口袋。在記者的好奇下,老沈打開了口袋,裡面是2個饅頭和一盒“金嗓子喉寶”。老沈告訴記者,巡線經常是從上午就出門,到了中午也趕不回來吃午飯,他總是隨身攜帶一些簡單的乾糧充飢。如果哪天走得匆忙忘記攜帶乾糧,那就只能餓著肚子工作,也就落下個胃病的毛病。

  至於這個“喉寶”,老沈笑著說,“巡線警察除了要對鐵路線進行檢查外,還要對附近村民進行宣教。看見有人在鐵路線上行走、放牧我們都要上前勸說,宣傳安全知識。”之前剛開始的時候,老沈一天最多的時候要勸上百人,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在要勸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每天的說教,讓他的嗓子經常很難受,後來,他把“金嗓子喉寶”當成了零食,下班回到家就什麼話都不願再說了。

  “巡線警哪最難?”面對記者的提問,老沈想了想,說:“是寂寞!”巡線警都以個自為組,漫無盡頭的鐵道線上,每天乾一樣的活,這就需要耐性了,沒事的時候,就數自己走了多少步。去的時候,一般是9000多步,回來的時候,人累了,得走1萬步以上……他堅定地說,“香坊管區百餘公裡鐵道線上的每個枕木,沒有我沒走過的!”據老沈同事們的估算,老沈每天都要巡線至少20公裡,15年巡線時走過的路超過11萬公裡,相當於環繞地球2圈半。靠著一雙“鐵腳板”,“老沈”在自己負責的10公裡線路上,每天堅持徒步巡線6個小時以上。

  寂寞、責任、速度、堅守——巡線警的工作關鍵詞

  數十公裡的鐵路線上大風呼號,記者跟老沈走2個小時,已經被風吹得臉通紅,棉衣被打透,鞋子上厚厚的灰塵。據了解,夏天的時候,巡線更是一件辛苦的事,鐵路線上的灰塵特別大,隊員們的警服天天得洗。被太陽曬得發燙的鋼軌、過往列車排出的熱氣、整個線路區的氣溫要比正常的氣溫高3至4攝氏度,火車每每呼嘯而過,燃機帶來了大量的廢氣,而巡線警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的。

  寂寞、責任、速度、堅守……這些關鍵詞都是我見到這些巡線警後記錄在本上的。這些最基層、最朴素的巡線警察,有的自嘲是“最不風光”的警察,問他們苦不苦,累不累,他們還是會說“習慣了”。這些話,沒有浮誇,沒有“秀”。有的是挽救生命的故事、被走壞的皮鞋,以及風馳電掣列車旁邊的冷饅頭。目前,僅哈市香坊火車站派出所管內數百公裡長的線路,像老沈這樣的巡線警察共有10名。

  村民習慣稱他“沈鐵保”

  每逢春節前,從小年二十三到大年三十,老沈的“人情往來”日程排得滿滿的:看望低保戶於淑芳老人,給五保戶王文庭老人送去取暖煤,為小學生杜欣平送去課外書籍,把一套轉業時留作紀念、一直捨不得穿的軍用棉衣送給五殘人員邊書君,看望經他幫教的失足人員夏福軍,送去他自費購買的年貨,看望外來務工人員馮吉福一家……

  在老沈管轄的線路兩側,沿線村民都習慣、親切地稱他“沈鐵保”。他用一片赤誠對待周邊百姓,也贏得了百姓的真心。“葦子溝”一食雜店老板毛遂自薦當起了護路義務宣傳員;散養牛“釘子”戶老於把自己家靠線路旁的房子騰出來,每到冬天都燒得暖暖的,就為讓老沈每天巡線路過歇歇腳、暖暖身子……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