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佳木斯2月9日訊 樺川縣在去年農業生產獲得大豐收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抓基礎、調結構、上示范、搞集約、建龍頭、增收入”18字方針,科學確定今年農業發展目標,做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文章。
抓基礎。繼續緊緊抓住“全國農田小型水利建設重點縣”的機遇,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投資21.3億元,推進新河宮灌區改擴建、松乾堤防達標、中小河流治理等13個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建立比較完善的水利基礎工程體系,力爭5年內把樺川建成全省一流的水利強縣。
調結構。依托現代農業示范核心區,進一步擴大水稻種植面積,適當保證玉米種植面積,減少大豆種植面積,力爭全縣水稻面積達到150萬畝。依托臨近佳市的優勢,加快建設蔬菜生產基地,提高保供給促增收能力,確保全縣落實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0萬畝。依托新城鎮現代化烤煙育苗烘烤小區,擴大烤煙種植面積,提高煙葉質量,把新城鎮建設成為優質煙葉生產基地。依托生豬、肉牛、肉羊三大主導產業,擴大畜牧養殖基地規模,提昇標准化養殖水平,推進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加快引進畜禽屠宰加工企業,全力提昇現代畜牧業的經濟效益,力爭實現畜牧業產值12億元。
上示范。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繼續完善星火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新建敬夫村萬畝高標准農業示范區,積極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昇農業核心示范園區標准,新增智能化浸種催芽基地5處,實現水田區域集中浸種催芽全覆蓋。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業防控體系,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農業成果轉化。抓好“陽光培訓”工程和“雨露計劃”,加大“外轉內輸”力度,開展陽光工程農村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10000人次,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2700人。
搞集約。依靠承包大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大力發展水田農機合作社,爭取做到水田合作社全覆蓋。同時,通過扶持、引導、規范和服務,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作用,加快推進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全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9個,全縣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20萬畝以上。
建龍頭。不斷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持力度,積極打造龍頭企業和優勢品牌,形成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綜合產業發展模式,力爭省級龍頭企業達到5家以上,市級龍頭企業15家以上,縣級以上龍頭企業25家以上,實現由賣原料向賣產品,並進而實現由賣產品向賣品牌的跨越。 增收入。圍繞佳市,做大城郊經濟和路邊、山邊、水邊“三邊”經濟。重點發展壯大蘇家店鎮新勝村馬鈴薯、新城鎮烤煙、老平崗林場林下人參、南部鄉鎮、林場木耳等特色種植產業。在靠近樺富路、建橫路、雙樺路等路邊的區域帶,大力發展瓜果、蔬菜、粘玉米等農產品;在靠近橫頭山林場、老平崗林場等山邊的生態林帶,大力發展蕨菜、榛蘑、木耳等山產品;在靠近松花江、車?轆泡、七一水庫等水域帶,大力發展以“三花五羅”為主的水產品,帶動垂釣娛樂業發展。發展特色農產品、山產品、水產品,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食用菌達到200萬袋,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5年純增長49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