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育種專家向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捐贈小麥種質資源交接儀式現場。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周曉東在交接儀式上發言。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東北網2月9日訊(記者 侯巍)“歡迎大家來做見證。” 9日,中國小麥育種專家周曉東向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捐贈3萬份小麥種質資源後,向與會的專家、學者和墾區職工說。
9日10時,中國小麥育種專家周曉東向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捐贈小麥種質資源交接儀式在農墾總局舉行。來自省內的農業專家、科技專家、金融屆代表,早早地來到會議廳,等待這一交接時刻。
周曉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南北差異和質量不穩等原因,小麥種植效益降低,造成種植面積逐年下滑,黑龍江省從原來的4000萬畝減少到不足500萬畝。效益不好,品質差,形成惡性循環,種植面積越來越少。只有改良品種,纔能解決問題。目前在種植面積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只有黑龍江墾區仍舊堅持種小麥,這次帶來的3萬份小麥種源是在黑龍江原有小麥資源的基礎上,經過20多年的改良,最後整理出來的,包括早熟、高產、矮杆等優良品種,將提高小麥5%-10%的產量。
周曉東,系我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此次捐贈給我省墾區3萬份小麥種源,旨在提高東北地區小麥育種水平。通過試種這些小麥種源,可以選育出優質高產小麥品種,為我國研發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產優質小麥提供支持。
據了解,北大荒是周曉東的第二故鄉,他在1987年入伍後和小麥結下了不解之緣。退伍後,他用近20年時間花費2000多萬元收集整理了我國的春小麥資源。利用這些資源進行了創新,先後進行了雜交組合,化學誘導,離子輻射和太空育種,單是利用太空技術選出的小麥育種新材料就有1000多份。2010年4月29日,國家農業部組織國內10名權威育種專家在北京對周曉東收集培育的種源進行了專題論證,給予一致肯定。
據不完全統計,周曉東系列優質小麥種植面積累計達到200多萬畝,為國家增產小麥1500多萬公斤,他建立的小麥種源庫為國家保存了2萬多份即將滅失的小麥餘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