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人行道上的雪雕。
裝雪進模具。
東北網2月10日訊 正月十五一場雪後,當哈市主城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大街小巷的冰雪一掃而光的時候,哈西新區開創了第二代清雪新模式———將雪積攢成堆,倒入模具中,制成一個個美麗環保的雪磚和雪雕,不光節省了清冰雪的人力、物力、財力,還為哈市清雪工作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9日上午,記者來到哈西新區,除了車行道和人行道上沒有積雪,廣場上和草坪裡都能看到晶瑩剔透的白雪。每個路口都立著三四個雪磚,上面印有哈西新區冰雪文化的圖案。
制成雪雕。
在哈西建設大廈廣場上,有4個高度和寬度都達到了1.2米的方形雪雕,四面印有雪花的圖案。廣場上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這4個小雪雕就是利用正月十五那場雪制作的,別小看這一個小雪雕,它制作起來用的雪量是一輛2.5噸小卡車所載的雪量,而制作材料就來自哈西大街車行道上的雪。此外,今年清雪全都沒有使用融雪劑,雪質好,把雪導入各式各樣的模具裡,用腳踩實,一個雪雕就做好了。如果髒了,工人們就把髒的地方雕成圖案。
哈西新區城市綜合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以往清雪最大的一筆費用就是拉運費,很多拉運冰雪的車輛經常在大雪過後“就地漲價”,為了及時將冰雪運走,上漲的拉運費成了各清冰雪單位的沈重負擔。因此,哈西新區一直探討如何減少清雪成本,又能留住冰城雪景的清雪方式,打造哈西冰雪原生態體驗區。今年下雪後,車行道上的冰雪全部清乾淨,人行道和廣場只清出2米寬的人行便道,把這些雪攢成大堆,就地砸成雪磚,制成雪雕,基本不用拉運,正月十五這場雪省下了25萬元的拉運費。即使日後要清除,也大大降低了拉運量。
這位工作人員還說,今年的雪量小,但三場小雪過後,證明這種模式是可行的。明年雪量大起來,就能開闢冰雪活動區,堆大雪人,砸大雪磚,讓市民和游客在這裡堆雪人、打雪仗,體驗冰雪的樂趣。
周師傅在制作雪雕。
看周師傅如何“雕雪”
在哈西新區西客站廣場前,記者見到一位環衛工人正在為雪磚“美容”,一身橙色工作服,一個雪鏟,小心翼翼地將“您”字平鋪在雪磚上,一點一點地將字體的輪廓“摳”出來,溢出的雪花隨風飄進他的眼睛裡和鼻子裡。他就是哈西新區雪磚和雪雕的“美容師”周立雙,一位普通的環衛工人,也是一位很有纔華的環衛工人。
周師傅說,他年輕的時候有些繪畫功底,多年來都放在了一邊,隨著哈西新區清雪新模式的開展,他的繪畫纔能得到了發揮。看到雪磚有融化或者髒的地方,就用小鏟子在上面雕個花,美化一下,整個哈西新區裡的雪磚和雪雕都歸他“管”,美化和雕刻是他除了清潔任務外的重要任務。“這個方法好啊,這麼多年我也是頭一次這樣清雪,變廢為寶。我可以在雪雕上隨意發揮,頭腦裡想象一條龍,我就刻出一條龍;想象一只白鴿,我就刻出一只白鴿……”周師傅一邊說著話,一邊把“哈西歡迎您”這五個大字“鑲嵌”到雪磚裡。
隨後,周師傅帶著記者來到哈西大街上,讓記者體驗了一把如何做雪雕。3個木制的模具立在人行道上,環衛工人將一車清掃出來的雪倒在一旁,兩位環衛工人用鐵鍬將雪鏟入模具中,另一位環衛工人跳進模具,用腳將雪踩實。記者也跳了進去,腳下的雪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在模具的內側,有突出的模型,雪花造型可以直接“印”在雪上。“喜歡什麼圖形,就可以用木頭雕刻出來粘在模具裡面,這樣就能得到各式各樣的圖案了,非常簡單。”周師傅笑著說。
四十分鍾過後,一個小雪雕便制成了,外側的雪花圖案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