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省與美英兩國中小學合作建成8所『孔子課堂』
2012-02-12 07:10:06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鄭曉儂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2日訊 2600年前,孔子雖然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甚至有過『乘桴浮於海』的夢想,但終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跡也沒有走出過今天山東、河南兩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力增強,他的學說作為中國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進了全世界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們中間。而這些名片中最響亮的一張,就是遍布世界的『孔子學院』。目前,全球已有10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57所孔子學院和476個孔子學堂,『孔子學院』真正做到了享譽全球。

  但是,與其在國外的轟動相比較,『孔子學院』在國內多數人的心中,依舊還停留在『教老外學漢語』這一略顯逼仄的概念范疇內。孔子學院的真正內涵是什麼?他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又究竟做出了哪些貢獻?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李永欣。

  齊整的短發,筆挺潔白的襯衫,一件花格尼的短款俄式大衣配上歐版的黑皮鞋,李永欣院長儒雅中透露著精乾。

  都曾在俄羅斯留學,相同的經歷,讓這次訪談的開始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回憶留學時的青蔥歲月上——『雖然距離我們留學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但較於國內天翻地覆的變化,俄羅斯這些年的變化其實跟咱們留學時的情景差不太多。商場貨架上的貨品依舊少得可憐,蔬菜水果依舊是稀缺資源,國家的硬件設施大多還在吃前蘇聯時期的老本。即便是在中國已經高度發達普及的互聯網,至少在俄遠東地區依舊還是很落後的狀況。這麼說吧,那時候咱們住的留學生公寓什麼樣,現在還什麼樣;那時候咱們去商店能買到什麼,如今也多不了什麼;那時候咱們在食堂裡可以吃到什麼,如今沒啥變化。要說有變化,大概是由於這些年來盧布昇值了很多,所以咱兜裡美元的實際購買力是大大地下降了。』

  李院長的話無形中反映了在俄遠東地區『支教』生活上的難度,『不過較於當地人民對學習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的高度熱忱,這些物質生活上的困難就微不足道了。』

  新晚周刊:如今,我們在國外建立孔子學院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也是越來越多,這裡面的確有中國經濟的強大做支橕,但對於那些西方發達國家來說,那裡孔子學院的紅火就應當還有更深層級的原因了吧?

  李永欣:對於這個問題,我用兩個實例給出解答。我首先展示一個令人咋舌的數據:4天一所。如今,我們在國外建立孔子學院的速度是——平均4天建立一所。雖然我目前只在俄遠東孔子學院任過教,但作為業內人士,對於在那些歐美國家設立孔子學院的情況,也是了解的。我給你講兩個實例,能充分顯示世界各地對建立孔子學院的熱情和急迫程度。先說說全球最強大的美國吧。美國羅得島大學是一所在全美大學中排名120多位的工科院校。當時,羅得島大學提出要辦孔子學院的書面申請後,考慮到離該大學只有1小時車程的波士頓已經建了馬薩諸塞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咱們國家漢辦就沒有同意。被拒絕後,羅得島大學的校長專門通過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找到了國家漢辦相關負責人,十分急切地說:『給我1分鍾時間,就看一張圖!』這是一張羅得島大學孔子學院的效果圖,這張圖上清晰地繪制了一個把寧波的『天一閣』和北京的『恭王府』結合在一起、成比例縮小的中國園林式建築。羅得島大學校長說,羅得島大學是培養工程師的,現在中國的各種大工程是世界上最多的,學了漢語,我的畢業生纔有更好的機會。我們孔子學院的建設工程已經開建了,在全球招聘漢語教師也已開始……再說說富庶指數排在全球前三位的北歐富國瑞典吧。其實,瑞典人對於本國的語言文化是視之為無價之寶的。我的妻子目前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家孔子學院任院長。『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漢語會越來越時髦。』這正是我們的事業動力。

  新晚周刊:除了我們都知道的文化傳播外,孔子學院應該還有更大的作用吧?

  李永欣:是的,學習漢語傳播文化,僅僅是孔子學院的作用之一,讓外國友人認識、了解一個真正的現代中國,既不將意識停留在『古老中國』上,也不會對高速發展中的現代中國產生曲解,纔是我們設立孔子學院更重要的目的。那些沒來過中國,或者對中國了解不深的外國人大體上分為兩個極端。一部分認為中國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另一部分則認為中國人是『經濟動物』,錢多的要買下全世界。前者來自於落後的認知。就說我所在的俄遠東地區吧,即便兩國的邊貿已經進行了這麼多年,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俄羅斯人都了解中國了。譬如,當地的俄國中小學裡面也設有漢語課程,但是他們所用的漢語課本竟然都是俄羅斯人編的,且課本的內容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中國。那裡面所寫到的中國人不是穿著臃腫的大棉襖大棉褲種地,就是『全國人民一身藍,人手一臺自行車』的時代。更有甚者,在一些俄國人的心中,《紅高粱》就是當下中國的縮影。剛去的時候,看到這樣的課本和人們的認知,我們這些中國老師真是哭笑不得。我的學生就曾不止一次的問我說,是不是你們中國人還是人人都騎著自行車上班?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就要憋住笑,耐心地告訴這些學生說:自行車在中國的確還有,但那已經是絕少數了。我們有發達的公交系統,出租車早就不稀罕,私家車也日益普遍起來,並且,我們還有高鐵、磁懸浮,我們還有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中國城市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是全球第三,與你們認為的中國人還在為吃飽肚子發愁正相反,如今大多數中國人已經開始為身體營養過剩而犯愁了。對於後者,我們更要坦誠相對。我們會告訴他們:中國經濟的確在高速發展,但中國人並不是錢多的花不了,我們離發達國家還差得遠。並且,我們也有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我們在諸如醫療、教育、金融等很多領域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總之,需要把當下的中國,完全真實地展現給人家,這樣纔能消除誤區,讓他們真正的了解中國,纔能真的愛上中國。

責任編輯: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