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簡報》第329期
2012-02-12 12:27:0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六千裡邊關鑄堡壘警地共建一家親

  ——黑龍江省深入開展警地共建為民服務活動

  黑龍江省是邊境大省,2981公裡邊境線、16.98萬平方公裡邊防轄區,邊境管理難度大,維穩任務重。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黑龍江省委組織部、黑龍江省邊防總隊黨委,積極整合警地黨組織資源,充分發揮警地雙方組織優勢,聯合開展了“六千裡邊關鑄堡壘”警地黨支部共建聯創活動,著力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聯動、互惠雙贏黨建工作新格局,取得顯著成效。

  黨員結對,同唱一首歌

  活動中,警地雙方黨員交叉結成“一對一”或“多對一”共建對子,廣泛開展互學互助活動。全省6個邊防支隊、20個邊防大隊主官全部進入駐地本級公安機關黨委班子,全省176個邊防派出所的810名民警兼任了轄區1411個行政村的村官。

  嘉蔭縣朝陽鎮永安村幾年之前還是個貧窮落後的村莊,村黨支部書記馬強和朝陽邊防派出所民警黃長亮結成共建對子,黃長亮還兼任永安村黨支部副書記。短短幾年時間,他們攜手發揮各自的優勢,帶領村“兩委”和廣大村民拓寬致富路子、改變種植結構、發展農村公益事業,村裡發生了巨大變化,全村95%的村民都蓋起新房,家家門前通了水泥路,村裡修建現代化的籃球場,建起休閑娛樂廣場,購置大量健身器材。

  在黑龍江、烏蘇裡江一線,佳木斯邊防支隊黨員官兵開創“灘地警務室”,上百名官兵與地方黨員結對,攜手維護治安穩定、保護界江生態、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成了赫哲、鄂倫春、俄羅斯等少數民族群眾的知心朋友。黨員官兵與困難群眾結成對子上千個,走訪慰問困難群眾3000多戶次,解決群眾困難200餘件。

  在佳木斯市紅旗村,村黨支部副書記、“民警村官”吳業良與村黨支部成員密切配合,整個春耕期間吃住在轄區,在田間地頭無數次試驗後,指導和帶領紅旗村村民把旱田全部改造為高產水田。

  奮斗邊防派出所民警殷實,協調幫助社區因公受傷下身癱瘓的朱祥得到15萬元賠償款,積極協調改造社區“鬧心路”,幫助外來農民工討要拖欠工資……在殷實和社區黨員共同努力下,一個和諧穩定、環境優美、文化繁榮的新型社區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警營的年輕黨員給地方黨組織帶來活力,而地方黨支部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又成為他們需要學習的寶貴財富。許多年輕黨員,虛心向結對地方黨支部的老書記學習,現在做起黨務工作來已有模有樣。

  6000裡邊關,警地雙方黨員都在為建設平安和諧幸福龍江努力奉獻,湧現出眾多先鋒模范,這些優秀的普通黨員,使邊關堡壘更堅實,更能經受風雨考驗。

  支部共建,走活“一盤棋”

  6000裡邊疆,每個警地黨支部位置不同,功能不同,但目標相同,那就是攜手轄區平安建設、和諧建設、新農村建設和基層政權建設,走活“大黨建”這盤棋。本著就近就便、雙方自願的原則,2135個邊境地區行政村(社區)及相關企事業單位與黑龍江公安邊防總隊基層黨組織結成支部共建對子1508個。

  邊防部隊發揮基層組織建設較為規范的優勢,幫助鄉村基層黨組織規范組織建設;地方黨組織則發揮邊民長期生活在邊疆、熟悉邊境情況等優勢,組織民兵巡邏隊和護村隊,協助邊防部隊維護邊境穩定和社會治安。

  哈爾濱市撫順街道黨工委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邊防總隊教導大隊與撫順社區黨支部結對後,采取“借梯登高”、“借師傳道”、“借水行舟”三項措施,為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注入生機與活力。以“黨員講壇”、“百姓講座”、“居民自治管委會”、“黨員之家”和“紅色驛站”等黨建載體,激發官兵爭做黨和人民忠誠衛士的熱情。通過向撫順社區“取經”,該大隊黨委整改了影響黨組織生活質量的問題3個。

  雞西邊防支隊所屬派出所黨支部聯合村黨支部與政府職能部門建立起政府、派出所、致富帶頭人“3+1”幫扶模式,幫助一大批困難群眾致富。同江市創建以和平社區、八岔鄉八岔村、八岔邊防派出所等5個“警地繼續教育示范點”,警地雙方文化一起學、大事一起議、制度一起建,戰斗堡壘作用日漸增強。呼瑪邊防大隊警地聯合開展“學習之星、服務之星、維穩之星、執法之星、廉政之星”評比活動,讓每個黨員都有目標、有方向、有動力。

  鶴崗市各村黨支部聯合各邊防派出所對矛盾糾紛進行及時調解,其中8個村屯被評為“平安建設先進基層單位”。黑河邊防支隊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91起,建立治保組織142個、治安聯防組織98個,有效維護轄區治安穩定。

  警地基層黨組織的成功牽手,促進了全省邊境地區的和諧與穩定。全省邊防轄區各村屯(社區)刑事案件、上訪案件、矛盾糾紛等大幅下降,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

  警地聯創,同擎一面旗

  警地共建聯創活動的蓬勃開展,使警地雙方良性互動,黨旗獵獵飄揚在邊疆大地。

  圍繞創先爭優活動與和諧邊境建設,警地雙方固化“五聯”共建模式:創先爭優聯動、組織生活聯搞、邊境管控聯防、弱勢群體聯幫、群眾致富聯帶。“千個黨員示范崗紅遍邊疆,千個基層黨支部服務民生”,一場警地支部聯建活動,在6000裡邊關轟轟烈烈地展開。

  “哈洽會”期間,哈爾濱、黑河邊檢站實行12小時工作制。撫遠邊檢站的“黨員示范崗”,堅持每天凌晨3點上崗執勤查驗過境;綏芬河口岸的邊檢官兵,主動與海關、檢驗檢疫局等部門溝通,開展共建“黨員先鋒崗”活動,對業務流程和便民設施等方面共同進行完善,解決“大型活動出入境人員提前驗放、大宗物資開通綠色通道”等諸多問題,通關能力大幅提高。

  牡丹江市在邊境(縣)市與境內駐軍、林業和鐵路警方以及鄰近市縣建立起“四位一體”的治安聯勤機制,及時應對各類突發案件。全面加強“三縱三橫”治安防控體系建設,110、119、122三臺合一,公安、社會綜治部門、邊防連隊齊抓共管,基層組織成立了26個義務聯防隊和義務巡邏隊,命案偵破率連續多年保持100%。

  警地雙方緊緊圍繞“平安龍江”、“和諧龍江”建設,牢牢抓住群眾工作這條紅線,開展“訪外問弱、訪疾問難、訪貧問苦”活動,樹立邊防官兵可親、可敬、可愛新形象,開創了新時期邊防群眾工作新局面,邊境地區警政、警民關系空前團結。寧安市中隊武警長年照顧30多位建國前參軍的孤寡老人,老人們常說:“這些孩子比親人還親。”

  “6000裡邊關鑄堡壘”活動開展以來,在黑龍江邊防總隊黨委接到的第18封群眾來信中,雙鴨山市西林子鄉9個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語言朴拙,情感深厚,向總隊黨委匯報了西林子邊防派出所與9個村支部之間的魚水深情。鄉村公路有乾部戰士的汗水,招商引資有派出所黨員的心血……一樁樁,一件件,和總隊拉起了家常。

  軍愛民,民擁軍。在綏芬河市,想駐軍(警),愛駐軍(警),讓駐軍(警)滿意,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資3510萬元,為邊防部隊建造新營房和軍事用地,修建靶場、昇級作戰指揮管理系統,形成“部隊練打仗、地方做保障”濃厚氛圍。牡丹江市和綏芬河市分別榮獲全國、全省“雙擁模范城”稱號。

責任編輯:侯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