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財政今年著力促發展調結構惠民生
2012-02-13 05:21: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雲霄 李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2日訊(王業偉 馬雲霄 東北網記者李博)記者從12日召開的全省財政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財政部門全力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推動經濟更快發展、社會更加和諧。在堅持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強基礎、擴優勢,促進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同時,堅持增投入、保重點,著力促進民生持續改善。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財政部門緊緊圍繞“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狠抓工作落實,努力增收節支,財政收支實現了超歷史、超預期。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620.3億元,增長32.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997.4億元,增長32%;全省地方財政支出完成3398億元,增長26.3%,其中一般預算支出2794.1億元,增長24%。各項財政工作圓滿完成,為實現全省“十二五”良好開局做出了積極貢獻。

  去年,財政部門支持產業昇級成效明顯。整合產業類專項資金30億元,對131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優化昇級項目,哈爾濱利民開發區等13個專業特色園區建設給予支持。同時,促進擴大內需取得明顯成效。全省財政投入50.8億元,支持哈齊客專建設和支線航空發展;2008年以來,全省財政投入340億元,支持公路建設三年決戰,促進我省交通面貌實現大變化。積極爭取中央擴內需投資174億元,籌措省級配套資金47.2億元,支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我省財政部門大力支持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促進了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和產業化加快發展。中央和省財政投入54.3億元,大力推進66個水利重點縣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其中20個縣完成了建設任務。省財政投入17.3億元,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籌集資金22.5億元,支持組建100個大型農機合作社,購置農機裝備3478臺(套);投入11.6億元,大力支持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和良種化工程,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同時,統籌城鄉發展,重點支持旅游名鎮等小城鎮建設。推進35個重點示范村、依安縣依龍鎮整鎮推進、遜克縣沿江新農村示范鎮和肇東市東安村新農村建設,對新農村建設達到四星級以上的250個村和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建設給予獎勵。

  圍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要求,我省財政部門積極實施民生財政,落實民生預算,2011年全省民生支出1460.8億元,佔一般預算支出的52.3%,省政府向人民群眾承諾的40件民生實事圓滿完成。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標准月人均增加152.6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財政補助水平,月人均分別提高15元和12元;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省財政及時撥付價格補貼25.4億元,惠及優撫對象、大學生、農村五保戶及企業退休人員等700多萬人。省財政千方百計籌集配套資金30.8億元,爭取中央投資121億元,支持86.87萬套、40萬套保障房開工和竣工。

  2012年是推進“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重要一年。我省財政部門將充分抓住國家穩中求進、有扶有控的政策機遇,有效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大力支持“十大重點產業”發展,打好產業項目建設三年攻堅戰,不斷提昇財政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在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同時,將繼續整合專項資金,集中財力支持重點產業項目建設,促進傳統優勢產業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采取貸款貼息、風險投資和研發補助等手段,提昇產業項目的融資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建好現有13個省級重點園區基礎上,再支持8至10個省市共建重點園區,打造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平臺。與此同時,支持重點工程建設,支持非公經濟和外經貿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

  農業是我省的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今年我省財政部門將圍繞貫徹今年中央1號文件,深入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推進農業水利化、科技化、機械化、合作化、產業化和市場化建設,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大力支持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堅持科教興農戰略,大力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和良種化工程,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支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農技人員隊伍建設。支持農田水利和大農機建設,繼續支持全省46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全面啟動實施“節水增糧”行動,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農田320萬畝。深入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重點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高效節水農業灌溉等八大工程,打造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北部地區和沿邊高標准農田及設施農業示范帶。通過爭取中央財政擴大補貼規模、省級財政預算安排、銀行貸款和農機合作社自籌等方式,支持組建200個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今年省級財政安排扶貧資金1.5億元,支持扶貧開發。為鼓勵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省裡將研究制定貧困縣脫貧退出獎勵辦法,鼓勵貧困縣早日摘掉“貧困帽子”,實現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工作的頭等大事。今年財政部門將堅持增投入、保重點,促進民生持續改善,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今年我省財政部門將采取超常措施加大教育投入,確保實現省裡核定的各級財政教育投入目標,認真落實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按10%的比例計提教育資金等項政策。將省屬本科高校預算內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提高到1.2萬元,繼續支持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啟動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農村義教學生營養餐計劃,對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堂給予補貼,解決好學生乘車問題。繼續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實現文化資源共享。支持文化精品創作和優秀人纔培養,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拓寬文化傳播渠道。采取貸款貼息、以獎代投、投資擔保、專項補助等方式,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支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年底前基本實現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繼續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標准,提高城鄉低保標准,財政補助水平月人均分別增加15元和12元。提高農村五保戶對象供養標准,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准每人每年分別提高860元和570元。深入推進低收入群體臨時救助工作,不斷完善城鄉低保保障水平與物價變動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同時,認真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

  今年我省財政還將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醫療保險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統籌解決非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水平,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補助標准由200元提高到240元,不斷提高參保居民的就醫保障水平。同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將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52萬套,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

  增收節支是財政發展的永恆主題。今年我省財政把發展產業、培植稅源、涵養財源作為工作重點,穩住收入增長勢頭,不斷做大財政蛋糕。同時,要嚴格執行預算,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增強預算約束力,集中財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今年將深入推進財源建設,將財源項目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謀劃一批符合產業調整方向、投資進度快、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的大項目、好項目,納入重點推進計劃。同時,加強稅收政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和重點稅源管理。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加大市縣區級改革的指導和推進力度,確保年底前將改革擴大到所有執收單位和所有非稅收入項目。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