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佳木斯2月13日訊 201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發展機遇,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全市經濟運行實現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市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省統計局反饋信息顯示,我市共有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外貿進出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固定資產投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財政上劃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九項主要指標的增幅位於全省地市前五位。全市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三次產業同步發展,經濟總量平穩提昇。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5.3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增幅位居全省地市第四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9.2億元,比上年增長15.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4.2億元,比上年增長5.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69.9億元,比上年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8.6:26.1:45.3調整為30.2:26.6:43.2。
2、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市糧食總量實現146億斤,比上年增長26.7%。畜牧業發展態勢良好,主要畜禽產量平穩較快增長。預計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欄61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10.7%,其中奶牛存欄5.6萬頭,增長13%,生豬存欄229萬頭,增長18.4%,山羊存欄25.5萬只,增長9.3%,綿羊存欄52.5萬只,增長8%,家禽存欄2375萬只,增長127.6%。全市肉類總產量33萬噸,增長25.8%,其中豬肉產量25萬噸,牛肉產量4萬噸,羊肉產量1萬噸,禽肉產量3.5萬噸,較年初分別增長32.7%、10.6%、7.8%和6.6%;全市禽蛋產量7萬噸,較年初增長6.7%。
3、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9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輕工業完成產值165.7億元,增長31.4%,重工業完成產值227.7億元,增長38.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4.4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增幅位居全省地市第四位。工業經濟效益水平穩定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8.8億元,比上年增長34.1%,實現利稅總額38.2億元,比上年增長43.4%,其中利潤總額27.2億元,比上年增長54.5%。
4、城鄉消費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增幅與牡丹江市並列位居全省地市第一位。城鄉市場共同發展,全市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4億元,增長18.1%,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宏觀調控效果明顯,市場價格總體穩定,年末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增長5.7%,從八大類消費品價格監測結果顯示,漲幅比較明顯的有,食品類上漲11.8%,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7.9%,煙酒及用品類上漲5.1%,居住類上漲4.8%。
5、對外貿易穩步增長,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3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6%,超額完成年初目標1.4億美元,增額幅度位居全省地市第四位。其中出口完成30.1億美元,增長6.1%,進口完成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7.5%。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完成進出口總額28.1億美元,增長12.9%,加工貿易完成進出口總額0.25億美元,增長18.2%,邊境小額貿易完成進出口總額7.2億美元,增長72.3%,其他貿易完成進出口總額0.91億美元,下降25.6%。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外貿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分別下降81.8%和98.4%;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比上年增長64.2%和22.6%。全市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0億元,比上年增長38%,增幅位居全省地市第五位;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5%。
6、固定資產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3.3億元,比上年增長37.8%,增幅位居全省地市第五位,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9.6億元,增長39.5%。全市開工建設投資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48項,累計完成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投資145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71項,完成投資額77.2億元。省重點推進的40個產業項目有39個完成開復工,完成投資51.3億元,超額完成全年投資計劃。全市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6.6億元,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50%。縣域投資拉動強勁。2011年縣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6.1億元,增長35%,佔全部投資73.7%。從完成總量看,樺南縣完成52.2億元位居第一,富錦市完成39.4億元位居第二,同江市完成36億元位居第三。從增速看,前三位的同江市、富錦市和湯原縣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9.8%、38.2%和36.9%。
7、財政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金融總體運行平穩。2011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實現65億元,比上年增長29.5%;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1.5億元,比上年增長51.0%,增幅位居全省地市第一位;上劃稅收收入完成24.1億元,比上年增長25.4%,位居全省地市第五位。全市財政總支出15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6.8%。經測算,兩項主要比例關系出現積極變化。2011年全市財政總收入與GDP比例為10.4%,比上年(十一五末)提高0.6個百分點;稅收總收入佔一般預算收入比重為72.7%,比上年(十一五末)提高1.2個百分點。2011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01.8億元,較年初增長11%,其中儲蓄存款餘額488.1億元,較年初增長10.1%。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43.8億元,較年初增長32.8%,高於存款增幅21.8個百分點,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8、和諧社會建設及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就業形勢總體基本穩定。全市實現城鄉新就業16.1萬人,保持了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新農保覆蓋面達到83%,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新增參保9389人,企業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金分別提高140元,城鎮居民和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6.5萬元和17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5%,其中城市低保標准提高到月人均280元,農村提高到年人均1450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3924元,比上年增長14.3%,增幅位居全省10個直報城市第三位(全省匯總數據不包括綏化、大興安嶺、黑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8600元,比上年增長20.9%。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27.2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