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綏棱科技型農民田間唱主角
2012-02-14 09:20: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宮羽生 王昱飛 高學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2月14日訊 『王技術員,我今年也想參加你的瓜果蔬菜協會……』『老王,我今年想種植青椒,幫俺參謀參謀選什麼樣的品種好……』正月十五剛過,綏棱縣後頭鄉前頭村種菜能手王國柱家就擠滿了前來諮詢如何種植蔬菜的村民。

  2006年以來,綏棱縣取消了原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及地理位置,跨鄉鎮建立了上集、閣山、靠山三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各區域站作為縣農技推廣中心的下設單位負責10個鄉鎮的農業技術服務,從縣農技推廣中心選派12名農技骨乾充實到三個區域中心站,建立完善了各項工作機制和考核管理辦法。新農技推廣體系基本上解決農技推廣『推什麼』、『怎麼推』和『誰來推』的問題。同時,綏棱縣畜牧局的養殖專家也分區域對全縣各個鄉鎮村屯開展了包扶活動,養什麼教什麼,少什麼送什麼,缺什麼給什麼。

  一時間,送種養科技下鄉,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技、畜牧專家『較上了勁』;各類專家深入到500個自然屯逐屯逐戶開展新技術和適用技術培訓。專家進門給補腦,激發了廣大農民種養用科技、收成看科技的學比熱情。6年來,一大批『田專家』、『技能手』在農民中應運而生,這些土生土長的科技型農民也日漸成為周圍群眾身邊的『種養參謀』『生產顧問』。

  王國柱是遠近聞名的種菜能手,可以前只是在房捨後『小打小鬧』,混個年吃年用。2011年,鄉裡鼓勵農民結構調整,王國柱與三位農民投入20多萬元在大田裡搞起了棚室生產, 2.3萬餘平方米的棚室香瓜、辣椒等水果蔬菜一年為王國柱等四人帶來純收入12萬元。『這些棚室帶來的收入相當於410畝旱田的收入。』今年一開春,就有10幾位村民找到王國柱,願意出資與他合股搞棚室生產。如今,王國柱已決定今年再擴大2.8萬平方米棚室面積,並成立了前頭村果菜生產協會,10幾位入股村民一致推舉王國柱當技術員。

  上集鎮諾敏河村36歲的張新華,20年在水田裡摸爬滾打,種稻技術那是『杠杠的』。2004年,村裡決定300戶水田生產戶,每戶拿出3畝地,建設千畝水稻示范園區,引導農民科技種稻。張新華被全體村民推舉為技術負責人,8年來,從兩段式育秧到超稀植,從分散式育苗到工廠化催芽,張新華的種稻技術總讓村民心服口服。園區的水稻產量也連年攀昇,2011年畝產高出其它地塊50公斤,畝產接近600公斤。難怪村民們說,園區是他們種稻的『指揮棒』,更是他們『無師的講堂』。

  高玉梅,綏棱縣泥爾河鄉扶北村農民,看好養豬前景的她,2007年開始學習科學養豬技術,縣局舉辦的科技培訓班她每場必到,還自費到東北農業大學培訓深造。4年間,她學到了單欄、限位、隔日飼喂飼養方法及母豬人工授精等技術。靠科技飼養,高玉梅500多頭生豬年可節約成本近7萬元。高玉梅的致富路,讓村民眼熱心跳,上門取經的群眾一波接一波。僅2011年她就為泥爾河鄉40戶養殖戶的200頭母豬進行了人工授精,減免收費4000元。她還教會了鄉裡50戶養殖大戶母豬人工授精技術。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