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5日訊 2011年,七臺河市畜牧獸醫局以提高養殖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規模化、標准化建設為落腳點,實現了全市畜牧生產總量與養殖效益的雙豐收,在日前召開的全省畜牧工作會議上,被評為2011年度全省畜牧工作先進單位。
畜牧業實現快速發展。2011年,七臺河市繼續實施規模養殖小區新建及改擴建補貼政策,新建及改擴建規模養殖場(小區)20個,且80%以上養殖場(小區)投入生產,產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定,抵御風險能力進一步加強。全市養殖專業戶已發展到1795戶,養殖大戶發展到696戶,養殖專業小區發展到88個。全年實現肉類總產量5.6萬噸,同比增長12%;禽蛋總產量1.9萬噸,同比增長2%;牧業產值突破13.2億,同比增長33%。
畜牧業產業化建設實現新突破。一是大森林集團生產規模不斷壯大。繼10萬套肉種雞生產基地、500萬只肉雞養殖基地、年生產10萬噸飼料加工廠、自動化生產和數字化綠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成和完善之後,2011年,集團又新建了12萬平方米標准化養殖基地。日前,大森林集團已經成為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測可追溯體系6個試點單位之一,獲項目扶持資金600萬元。二是大興牧業拉動效果顯著。大興牧業是我市新培育畜牧龍頭企業,已經建成年加工飼料15萬噸的飼料廠、肉種鴨養殖基地、肉種雞養殖基地、孵化場、年加工1400萬只肉鴨生產線。2011年肉鴨生產線投入生產,大興牧業推行公司加農戶訂單式生產的組織化模式,目前已拉動肉鴨養殖戶40餘家,2011年生產加工肉鴨200餘萬只,使我市肉鴨產業不斷壯大。
畜牧業產業化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七臺河市一直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科學免疫、綜合防治、突出重點、分級負責』的原則,加強了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嚴格執行動物產品檢疫規程強化對畜產品市場的檢疫監管制度,我市連續10年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同時進一步了完善了飼料產品質量安全標准、檢測和認證體系,強化了飼料和獸藥監管,從生產源頭確保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特別是針對『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事件開展了專項檢查活動,切實保障了我市畜產品質量和安全衛生狀況。全年無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及案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