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5日訊 近日,記者在走訪牡丹江市圖書市場時發現,近幾年盡管牡丹江市書店數量並無大幅攀昇,閱讀群體也未大幅減少,但受運營成本增加、網絡衝擊加大等因素影響,目前牡丹江市多數書店生存艱難,已經進入微利時代。
現象:多數書店都稱“日子難過”
走訪中記者發現,春節過後,除位於解放路附近兩家書店相繼倒閉和轉手經營外,不少書店生意也都十分冷清,一些書店都在以“打折優惠”進行著促銷。
在太平路附近一家書店,打出了“會員價7.5折,非會員價8折”的促銷價格,書店負責人稱,春節過後雖是書店傳統旺季,但他們的閱讀人群卻未大幅攀昇,只能靠打折促銷來拉些客源,否則當月房租都賺不回來。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無論是書店類型和性質如何,幾乎所有業主都稱圖書生意難做,僅國貿地下書城,去年一年就有四分之一書店或倒閉,或易主。這一現象在市文廣新局得到了證實。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區共有近80家書店,除新華書店、陶冶書城、外文書店等較大規模的實體書店外,圖貿地下書城有近40家,解放路附近有20餘家。而為了維持生計,新華書店主要靠賣教材為主,像陶冶書城、外文書店以多種經營為主,像國貿地下主要經營教輔材料,一些規模較小的書店甚至已到了倒閉邊緣。
原因:利潤空間被壓縮等成經營難主因
書店數量沒有增多、讀書人群未減少,什麼原因導致書店生存愈發艱難?調查中記者發現,原因來自多方面,其中近年來利潤空間被壓縮、運營成本不斷上漲,是導致書店生存難主因。
外文書店負責人表示,從2010年至今,圖書的利潤空間至少縮水一半。她表示,由於圖書紙張價格拉動,導致圖書成本價格不斷上漲,圖書利潤空間已由原來的三四折縮減至現在的一二折,甚至不足一折,由於彼此間競爭壓力較大,只能靠薄利多銷。
來自陶冶書店、新華書店等書店的有關人士也表示,除了圖書本身利潤減少外,房租、人工費等運營成本不斷上漲,也使本來就很少的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
另外,盜版圖書魚龍混雜以及來自網絡方面的影響,如電子圖書或網購等,也不同程度地對書店生存帶來影響。
呼吁:希望閱讀體驗帶領書店突出“重圍”
書店被喻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窗口,其面對眾多不利因素,該如何突出“重圍”?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牡丹江市一些實體書店已在開發相關產品做出了嘗試,但效果並不理想。他建議,實體書店還應走規模經營之路,向規模要效益。新華書店負責人則希望,實體書店可實現與網絡資源無縫對接,建立自己的網店,全方位服務讀者。市區一家民營大型書店負責人則談到,除了書本的交易,書店可以考慮延展經營項目,比如“書店+咖啡館+購物”的書店文化,營造愉悅的閱讀體驗帶書店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