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6日訊 數九寒天,大興安嶺塔河縣糧庫大院內的篩選機和傳送機在風雪中轟鳴,儲備糧收購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塔河縣農戶王向東和王海庭送來的大豆正在接受篩選,截至目前,他倆送來的大豆都已超過2000噸。
作為糧食企業,大興安嶺塔河縣糧庫過去效益一度不景氣。針對這一實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國家落實惠農政策的大背景下,加強糧庫領導班子建設,重視對糧庫建設的調研、監管和指導,推動了各項工作提檔昇級,得到了中央儲備糧訥河直屬庫和地區農業發展銀行以及上級部門的認可。
去年秋天,糧庫接到國家『臨儲糧』收購工作計劃後,於11月23日正式開秤收糧,收購工作嚴格按照『進展求快,質量求好,秩序求穩』的要求進行,始終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已收購大豆18000噸,再創歷史新高。
為了更好地開展儲備糧收購工作,這個糧庫認真做好儲備糧品種、產量、質量情況的調查,根據糧食分布情況,制訂收購計劃。2011年,投入20萬元,購買了平型輸送機、清糧機、20米的糧食輸送機各2臺;投入30餘萬元,將4000平方米的庫房地面更換為木板。同時組織技術骨乾、工作人員組成機械維修隊,對原有清糧機、糧食輸送機進行檢修,確保了儲備糧收購期間機械的正常運轉和收購進度。
服務質量涉及到糧食的收購工作。為了提高業務人員的技術規范和業務水平,糧庫根據實際,組織化驗員、保管員認真學習《糧油倉儲管理辦法》和《糧油儲藏技術規范》,組織技術人員到省裡參加相關培訓,取得了國家專業技能資質證書,保證了收購期間持證上崗。
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收購期間,這個糧庫專門為一站式服務中心配備了各種設施,設立了農民休息室、樣品展示臺和送糧引導圖,為農戶配備引導員,在農戶對糧食質量和收購工作提出疑問時,堅持做到耐心解釋,周到服務,直到滿意為止,為農戶賣糧提供了便利的服務,受到了人們的贊揚。
收購過程中,這個糧庫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增加國家政策的透明度,本著對國家負責的態度,全體業務人員堅持原則,嚴把質量關,首先由化驗室對糧食進行初檢,嚴格控制陳糧、黑臍豆和轉基因大豆入倉,保管員在糧食入倉時隨時抽檢,防止『夾心糧』入庫;在第二天糧食入倉前,再對糧食進行復檢,查看是否全部合格,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糧食收購安全。
據糧庫主任孫東民介紹,由於交通方便、服務質量好,目前該糧庫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農戶,糧食收購工作十分順利,每日平均收購進度在300噸左右,最高可達到500噸。收購最高峰時,業務人員最晚工作到凌晨4點纔下班,糧庫考慮到職工生活情況,限定最晚工作到凌晨1點,收購輻射最遠達到呼瑪興華鄉,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