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0日訊 龍江縣依托自然優勢,以建設現代農業為目標,緊緊抓住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重點縣的有利契機,突出水利化、農機化、標准化、規模化齊頭並進,促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昇。去年,全縣糧豆薯總產達到59.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成為全省產糧第一大縣。
龍江縣屬我省西部典型乾旱區,“十年十旱”。他們把全力推進水利化作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立足點,堅持把水利基礎建設作為打造糧食生產大縣的根本,搶抓政策機遇,積極向上爭取水利項目,水利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2009年,龍江縣被省水利廳確定為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分三年實施,去年高標准完成全部項目建設,共投資7200萬元,打井1598眼,配套設備1598臺(套),灌溉農田45.23萬畝。2011年,龍江縣被確定為牧區節水灌溉重點縣,在哈拉海鄉三棵樹村投資200萬元,建設牧區草原噴灌工程20處,增加噴灌面積0.5萬畝。在高標准完成中小型水庫消險加固的同時,為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他們籌劃建設大型控制性樞紐工程——花園水庫,並將其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推進,力爭今年開工建設。積極探索發展集約型水利,提高水利科技含量,提昇水資源利用率,教育引導農民實施深松、覆膜等涵養水源技術,大力發展噴灌和節水滴灌,集約用水進一步提昇。近三年全縣共完成上級水利建設投資1.3億元,為糧食增產奠定基礎。
龍江縣堅持用機械化推進規模化,把大型機械作為主攻方向,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堅持數量增長與結構優化並舉,全力推進大中型農機更新工程。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18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5.7萬臺,配套農具108萬臺,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86.3%,近4年來共爭取農機購置補貼5342萬元,為全省獲得補貼最多的縣份。抓住全省加快機械化發展步伐的有利契機,積極爭取千萬元農機合作社項目。三年組建千萬元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17個,為加快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提供了裝備保障。
堅持把標准化作為提昇糧食產量的關鍵環節,深入開展高產創建活動。2011年這個縣被列為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縣,到2015年糧食增產目標為10億斤。他們抓住這一機遇,深入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2011年集中建設縣級農業科技示范區6個,鄉鎮1000畝以上科技示范園14個,每個村建設1個10~20畝的科技示范田,大力推廣主導品種和標准化生產技術,標准化種植面積力爭達到95%以上,高產創建面積達到300萬畝,預計每年可增加產量4億斤。堅持不斷強化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配齊配強全縣158個行政村的農民技術員,逐步建立以農業技術指導員為核心、以農民示范戶為補充的農技推廣體系。不斷強化農業科技人員素質和能力,提高為農服務水平,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充分發揮三級農技隊伍功能,積極組織和開展科技示范活動,大力推廣標准化栽培技術,深入開展“田間博覽”活動,引領農民掌握先進的生產方式。實施良種化工程,大力培育、引進、推廣一批優質、高產、高效的大宗農作物新品種,提高種植業效益。
龍江縣通過打牢水利基礎,增加大型機械數量,提昇標准種植,不斷加快規模化進程。堅持“因地制宜、適度推進”的原則,以大小機械互補為手段,積極推廣合作社經營、土地入股、托管等適合旱區農業的土地規模經營模式,土地規模經營重點在平原區實施突破。積極培育規模經營典型,大力推廣家庭農場經營、股份合作經營等模式。目前,依托各類專業合作社,每個鄉鎮都有萬畝以上典型,去年全縣300畝以上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67萬畝。按照項目資金“渠道不變、投放不亂、打捆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將涉農項目及產糧大縣資金重點向規模大、效益好的經營戶投放,確保規模經營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