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大美龍江競風流】游走鶴城 文化相伴
2012-02-20 09:12:09 來源:  作者:張長虹 李晶琳 邵國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齊齊哈爾市博物館流人文化展區。

  黑龍江日報2月20日訊 鶴城齊齊哈爾,來到這個我省西部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商貿和交通的重鎮,說到旅游,人們除了美麗的紮龍,還能想到些什麼?

  當齊齊哈爾市旅游局辦公室主任李傳柱拿出他建議的采訪路線,記者發現在鶴城說旅游,處處不離“文化”二字:丹頂鶴藝術館——齊齊哈爾市博物館——和平廣場——樹皮畫工藝品公司——蘆葦畫創作基地——從這個行程表裡可以看出,暢游300年卜奎名城,如想不虛此行,唯有文化“伴旅”。

  16日下午,在靜謐的鶴城體育場一層,記者走進了“齊齊哈爾丹頂鶴藝術館”。別有洞天的藝術館展廳,不同形態的鶴在翱翔——繪畫中的鶴高雅飄逸,攝影中的鶴色彩素雅、舞姿變幻,書法中的鶴聖潔吉祥,剪紙中的鶴歡快多姿……魚皮畫、葉脈畫、蘆葦畫、木雕畫、溶刻畫,無論何種工藝,都是以齊齊哈爾本埠最為常見的材料為原料,巧奪天工地塑造丹頂鶴的萬千姿態。雖然沒到紮龍,可依然如入鶴鄉。

  齊齊哈爾市丹頂鶴藝術館館長戚玉恆說,由丹頂鶴生發出來的繪畫、書法、攝影、書刊、音像、工藝品、旅游紀念品有7大系列、60多個品種、5000多件藝術品,作者多來自於本土,選材於本土,展現本土自然美麗,帶著他的這些寶貝每年都要參加文博會、哈洽會等眾多的國家及地方級展會,特別是以鶴為題材的旅游商品紀念品,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齊齊哈爾老卜奎300年的文化歷史底蘊與內涵,都會隨著鶴文化的延伸,走入人們旅游行囊。

  游客徐文麗是個鶴城姑娘,回家探親的她陪著母親步入了離家不遠的這個藝術館。她徜徉在各種體現鶴文化的工藝品前,一聲聲感嘆:“真美,這樣的藝術品我一定要帶走,把朋友們也吸引到鶴城來!”她的想法正合齊齊哈爾市幾年來打造鶴文化的初衷,這也是我省打造旅游文化的根本意圖所在。

  在我省,像齊齊哈爾這樣,主打地方文化品牌、弘揚旅游魅力的城市不在少數。齊齊哈爾的鶴文化、關東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如今都推動這座城市向著打造輻射西北部區域旅游中心,成為全國聞名的文化旅游勝地闊步前行。這是一個縮影,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一核、兩翼、三圈、一帶”旅游大格局的具體規劃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依托哈爾濱,建設具有較強集聚力、輻射力、牽動力的文化旅游核心區;由哈爾濱向西北延伸至大慶和齊齊哈爾,向東南延伸至牡丹江和雞西,形成兩翼文化旅游區;依托大興安嶺、伊春、黑河、綏化,重點打造生態文化休閑圈;依托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鶴崗,重點打造歷史民俗文化圈;依托黑瞎子島及周邊資源,重點打造中俄國際文化交流圈;沿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一線,依托重點口岸,打造以界江風情、跨國游等為主要內容的邊境特色文化旅游帶。

  在齊齊哈爾,記者總能看到“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這個城市主題廣告語,它形象地告訴人們,旅游是一個地方文化的形和體,文化是一個地方旅游的根和魂。齊齊哈爾市鐵鋒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呂衛華2008年編著出版了《說鶴——鶴文化知識考究》一書,向國內外游客宣傳鶴文化。他通過編撰此書告訴人們,來鶴城必定是一個頗賦內涵的文化之旅。

  齊齊哈爾偉屹工藝品有限公司車間裡,52歲的董師傅拿著書本大小的一塊樺樹皮仔細打量著,隨後他將那塊樹皮幾經撕剪、粘貼,頃刻間一座巍峨的山體躍然而出。董師傅手中的樺樹皮,就是林區常見的木材邊角料,經過設計者和工匠們的巧奪天工,樺樹皮的天然形態、不同顏色與紋理就可以組合粘貼出各種半浮雕式圖畫——樹皮畫,它具有獨特的工藝魅力。如今這種獨特的地方工藝品,開發出很多種旅游紀念品,在齊齊哈爾已經形成了產業,總經理李偉將他的“偉屹公司”網店開到了“阿裡巴巴”和“淘寶”上。

  在齊齊哈爾東湖社區六樓,民間藝人李永福、隋廣蓮夫婦承包下來的東湖蘆葦畫培訓基地,以紮龍濕地富產的蘆葦為原料,制作手工藝畫,吸納了許多下崗失業人員及殘疾人就業。記者采訪時,經過他們巧手制作的價值20餘萬元的30多件大型蘆葦畫剛剛發往河南淮陽。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拉動著以旅游紀念品開發為代表的特色文化產業,這是我省各地文化“伴旅”的共同特色。著力挖掘本土文化資源,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拉動地方經濟和百姓就業,旅游業正以一條“文化”金線,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等各旅游環節,彰顯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圍繞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十大板塊,依托歷史遺跡、自然風光、鄉風民俗、傳奇傳說、民族風情等資源,我省開發了歷史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中俄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六大系列文化旅游產品,構建了以哈爾濱為中心、輻射全省、點線串聯、涵蓋60餘個文化旅游精品的文化旅游產品布局,推出了中央大街、同江街津口赫哲族風情園、卜奎清真寺等諸多聞名於世的龍江旅游文化精品景區,極大地增強了龍江旅游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使全省旅游內容更豐富,文化品位更高,更具影響力,受到社會各方好評和極大關注。

  旅游因文化而魅力頓增,文化因旅游而煥發活力。2011年,省委將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和繁榮擺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將其作為黑龍江文化發展繁榮的“八大工程”之一“文化產業開發工程”的重要內容來打造。省旅游局市場處負責人李秀梅說,2012年,黑龍江著手實施旅游文化騰飛工程,提昇產業內涵,按照“一核、兩翼、三圈、一帶”文化旅游業布局,將抓緊編制完成《黑龍江旅游文化發展規劃》,啟動提昇城市旅游文化試點工作,寓旅游理念於城市建設中,形成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城市景觀;加強對旅游景區歷史文獻的收集整理,重點開發歷史文化類、生態文化類、民俗文化類、地域文化類等旅游文化景點景區,打造黑龍江旅游文化精品;深入研究旅游文化藝術,建設一批影視基地及主題文化公園,指導推動太陽島、伏爾加莊園、亞布力等知名景區建設成知名的新聞影視拍攝基地。

  記者一行離開齊齊哈爾,正值二十四節氣的“雨水”到來,在人流湧動的火車站,馬踏飛燕的優秀旅游城標在清澈的藍天下分外壯美,這裡用深厚的文化底蘊迎來八方游客,也迎來我省旅游的又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