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2月20日訊 說到安達人來大慶淘金,記者腦海裡浮出這樣一個畫面: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安達到大慶有列“市郊車”,約5節車廂。每天的早班車上,車廂裡都坐滿人,過道上也擠滿人。到了大慶站,“黑壓壓”地全都下車了,5節車廂一下子就空了。他們,都是從安達來大慶淘金的。
如今,“黑壓壓”下車的場面已經不見了,但是驚人的數字卻沒有停止“成長”——據統計,如今,約有6萬安達人在大慶賺錢,每年賺走約10億元。
大慶工業品市場“背靠”安達人
工業品批發市場有3000個攤位,安達人至少佔65%;程宇廣場、秋林商場、千盛百貨內的安達商戶約佔30%。
給記者講這個“黑壓壓”故事的人,是大慶工業品批發市場經理王殿文。王經理說,“那場面,一點兒都不誇張。”
王經理接管工業品批發市場已經11年了,“我剛接管時,市場2000多業主,90%都是安達人。”他說。
2月10日,記者到工業品批發市場走了一圈兒,一打聽,十位商戶中有六七位是安達人。
批發棉布的王阿姨在工業品批發市場乾十多年了,她是在大慶做生意的安達人的典型代表。
王阿姨說,她坐過安達到大慶的那列“市郊車”。“人確實多,基本都是在批發市場做生意的。”她仔細算了一下說,“一趟車上,從安達到大慶的能有兩千多人。當時安達人在這個市場上光床位就有近兩千個,所以每天都有二千多人坐火車兩頭兒跑。”
說到現在的情況,王阿姨指了指成排的棉布攤位說:“這個棉布批發區內的商戶都是安達人,還有那邊賣鞋的,基本也都是安達人。如今,商戶已經不坐火車往返了,好多人自己家都買車了!”
據王經理介紹,10年前,大慶工業品批發市場裡安達商戶約佔90%,隨著市場面積的擴大,如今已經發展到3000個攤位,安達人至少還佔65%。而且,這65%的商戶基本都是十年老商戶,對工業品批發市場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很大的貢獻。
王經理說,安達人不但力挺大慶工業品批發市場的發展,在大慶其他商場也佔有一席之地。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程宇廣場、秋林商場、千盛百貨,這幾大商場內安達商戶均佔30%左右。
安達人外出打工“第一地”
在各大商場,安達人一年至少賺走3個億。除了到大慶做生意,每年還有5.6萬安達勞務人員在大慶賺錢,年賺回勞務費在5.5億元左右。
那麼,到底有多少安達人在大慶賺錢,賺走多少錢?
以大慶工業品批發市場為例,65%的業主是安達人,即有1900張安達人經營的攤位分布在不同的商業區,按照平均每個床位配備1-2名工作人員,有3000多安達人在這個批發市場工作。大慶工業品批發市場年產值約為7.5億元,這3000多安達人創造了4.8億的產值。據王經理介紹,工業品批發市場商品的平均利潤在20%左右。如果按此計算,安達人每年僅從工業品批發市場就賺走將近一個億。再加上程宇廣場、秋林商場、千盛百貨,據業內估算,僅商業這塊,安達人每年至少賺走3億元。
除了商業,安達市勞動力轉移辦,也把大慶定為第一淘金地。
安達市勞動力轉移辦曾在大慶舉辦過“牛城—油城勞務洽談會”,與大慶華拓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華康藥業、龍鳳鋼管廠等20多家企業一次性簽訂了2000多人的勞務訂單,人均收入超過了2000元。
安達萬寶山鎮,離大慶較近,該鎮有1200多名村民在大慶打工,佔全村勞動力的60%,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5萬元。為了方便村民上下班,村委會還特意出資2萬多元,將通往乙烯的土路修建成砂石路。
記者從安達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了解到,安達市每年大約有7萬人次的勞務輸出,在大慶打工的約佔勞務輸出總數的80%。
“每年大約有5.6萬安達勞務人員在大慶賺錢,賺回5.5億元左右的勞務費。”安達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這5.6萬人,在大慶從事不同的行業,人均收入排在了安達市人均收入前列。
再有,安達的蔬菜也在大慶菜市佔有一定份額。安達菜農,選擇錯時上市的銷售模式,在大慶本地蔬菜上市前,向大慶供應大量葉菜。“每年5-10月份,安達葉菜的供應量約佔大慶葉菜市場的三成,7月份時比例最高,能佔到一半。”東風新村九區批發市場王經理說。相關專家綜合分析說,安達人每年從大慶至少賺走10億元。
在大慶形成“安達幫”
安達市制定出臺了《加快融入大慶經濟區的意見》,並成立了專門的辦公室,在大慶建立了商業聯絡處,有專人搭建信息平臺,幫助企業、創業人員和打工人員搜集物流信息等。
安達人在大慶已形成商業氣候。以大慶工業品批發市場為例,這個市場位於薩爾圖區,在這個區域從事小商品、服裝、鞋帽的生意人中,安達人佔一大半。安達人有組織,商業信息非常暢通,采用抱團模式發展,這讓安達人在大慶工業品批發領域已經形成氣候,而且影響力正逐漸擴大。
來自秋林商場、千盛百貨的數據顯示,在近三年的時間裡,安達商戶增加了10%左右。目前,兩家商場內安達商戶都已經超過了35%。
勞務輸出也是一樣。隨著安達對大慶的勞務人員的供應量不斷增大,很多企業都開始主動向安達要人。也因此,催生了安達一些技校的繁榮。據了解,安達市16家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培訓的焊接專業、計算機專業、美容美發專業、服裝加工專業的學員有60%在大慶實現了穩定就業。
詳細調查之後記者發現,大慶的安達商業氣候,並不是自然形成,安達市是有備而戰。
記者了解到,安達在大慶建立了商業聯絡處,有專人搭建信息平臺,幫助企業、創業人員、打工人員搜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信息。
還有,安達市的發展戰略也顯露出安達借力大慶發展的商業謀劃:安達推進與大慶同城同體同項發展,制定出臺了《加快融入大慶經濟區的意見》,提出了“當好油城南大門,創建大慶衛星城”的奮斗目標。
安達人拓業帶來的啟示
我們應該探討“安達人在大慶做生意現象”形成的原因,並關注其帶來的經濟增長值,為增強大慶經濟外向度提供參考。
無論是有計劃也好,自然形成也罷,安達人在大慶形成的商業氣候,我們不能忽視,應該去探索其形成的原因以及關注其帶來的經濟增長值。
說到這兒,記者想到了溫州人。
溫州人的拓業模式,不但叫響國內,近段時間“溫州炒房團”的聲音響徹美利堅的天空,成為美國各大媒體追蹤報道的焦點。
再看江蘇建築,享譽全國,幾乎獨霸大慶建築業。
溫州人、江蘇人,是如何形成區域性商業氣候的?安達人,又是憑借什麼搶佔大慶工業品批發業?
這些,都引人思考……
在大慶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大慶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征程中,大慶如何增強經濟外向度?如何拓展外部市場,在市內外都形成大慶商業氣候?
也許,這些早已不是新課題,但卻需要我們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