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0日訊 當綏芬河將『全國文明城市』這一最有價值的城市品牌攬入懷中時,整個城市沸騰了。五彩繽紛的焰火映紅了張張笑臉,人們在回味創城之路的艱辛,體會收獲喜悅的同時,更多的是將這來之不易的榮譽化作加快發展、不斷前行的動力。正如綏芬河市委書記趙連鈞所說,『全國文明城市的成功創建,塑造和展示了綏芬河的城市形象,擴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激發了全市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巨大熱情和崇高榮譽感,也標志著綏芬河進入到一個新的文明進步階段。』
『全國文明城市』,這是一次城市建設的最高褒獎,更是一份城市實力的權威詮釋。2011年底,當綏芬河市代表走上領獎臺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的獎牌時,宣告著綏芬河收獲了中國城市的最高榮譽,正式成為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這是黑龍江省繼大慶市獲得第二批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也是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中唯一的縣級城市。
回首創城路徑,其經驗在於:弘揚『開放兼容,敢為人先,團結奮進,爭創一流』的綏芬河精神,把文明城市創建這個社會和諧的支點,放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市上下同頻共振,始終回響著同一個聲音,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志在必得。
創城之力 全民共舉
談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當地領導發出這樣的感慨:『這是綏芬河有史以來參加人數最多、涉及范圍最廣、市民熱情最為高漲的一次全民性活動。』『廣大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創造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要讓市民在積極參與中得到更多實惠,在收獲成果中更加踴躍參與,不斷凝聚起推動文明城市建設的強大合力。』
在文明城市的創建中,男女老少齊上陣,市民是創建活動的主力軍。機關、企業、學校、社區、家庭,廣泛開展文明禮儀活動,主題演講大賽、社區論壇、公民道德評議會,在全市各社區方興未艾。市民文明禮儀知識手冊、創城應知應會,廣泛進入社區、家庭、學校、商場。社區文明禮儀大講堂,在綏芬河形成強大的磁力場。
『小手拉大手,全民創三優』中小學生簽名活動,成為學生與家長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心靈約定。綏芬河鎮各社區普遍建立了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了社區與學校的互動。
創城之果 全民共享
正如綏芬河的發展一樣,在文明創建過程中,綏芬河一直在尋找一條和諧、兼容、科學的模式,讓經濟發展、環境建設與文明創建相輔相成,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創建之路。文明創建惠及群眾,這是建設文明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綏芬河加快發展的目的所在。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學是民生之基、就醫是民生之急、保障是民生之盾、住房是民生之安、分配是民生之源。『改善民生、提高市民幸福指數,』始終是綏芬河市創建文明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觀念在全市各級領導乾部心中深深紮根,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最急』上見真誠,在群眾『最怨』上改作風,認真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文明城市建設的成果,已成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通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建設、和諧文化建設的『三項工程』,實施了一大批與百姓密切相關的惠民利民工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讓群眾真切地感受到創建成果,更多地享受到創建成果。讓廣大市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這座城市的舒適,體會到了作為一名綏芬河人的榮耀和自豪。與此同時,全市乾部群眾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熱情空前高漲。
創城之效 全民共榮
『文明城市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據了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程是一項沒有終點的永久性工程,每三年驗收考核一次。也就是說這塊『金牌』是動態的,不是一勞永逸的。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9個測評項目、127項測評內容、354項測評標准,這無數個細節任務繁重,但也正是這無數個細節折射出一座開放城市的無窮魅力。
『綏芬河人曾創造過輝煌,這些輝煌已經證明,事在人為,只要橫下一條心,任何困難都能戰勝,任何宏偉的目標都能實現。』市委書記趙連鈞道出了全市人民的心聲。『全國文明城』的『金牌』沒有令綏芬河人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凝聚起更大的發展動力和合力。
而今的綏芬河,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乘勢而上,打贏『四個三年決戰』的戰鼓已經擂響,一座全國著名、國際聞名的國際城、文明城、生態城、智慧城和幸福城,正在向我們徐徐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