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2月21日訊 “菜籃子”關系到千家萬戶,而近幾年,齊市的蔬菜價格也隨著物價不斷上漲,一到冬季,南菜北運,外埠菜成了齊市居民餐桌上的主角。由於外運成本高,加大了市民“菜籃子”的支出,十元甚至十幾元錢的蔬菜在節日期間屢見不鮮。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蔬菜價格飛快上漲?近日,記者對齊市冬季蔬菜市場進行了走訪。
批發市場:
多為外埠蔬菜本地菜難覓蹤影
近年來,雖然齊市出臺的穩定菜價政策效果明顯,但是到了冬季,蔬菜價格依然會有一定幅度的上漲,特別是春節長假期間。主要原因:一是蔬菜原產地的菜價提高;二是油價、人工等相關成本上漲。據了解,齊市冬季蔬菜主要來源於山東、河北等地,油價的上漲導致運輸成本大幅提高。另外,節日期間購買力增強,市場上的蔬菜需求量增加,本地冬季種植蔬菜落後,也是導致蔬菜價格上昇的主要原因。
2月18日,在哈達批發市場蔬菜交易大廳,記者看到雖然年味漸行漸遠,但新鮮蔬菜交易依然火爆。來自四面八方的蔬菜運輸車匯聚在此,菜農們卸下一箱箱的新鮮蔬菜,驗貨、稱重,隨即批往全市各大農貿市場。
記者上前詢問了幾位攤主所銷售的蔬菜產地,來源多為山東壽光、河北等地,而本地菜在市場上極為稀有。據哈達果菜批發市場蔬菜銷售部的工作人員介紹,這裡每天蔬菜的上市量都在幾百噸左右,目前,市場上的蔬菜大部分靠外地供應,主要來自遼寧、河北、山東等地,西紅柿、黃瓜、豆角、香菜、油菜、菠菜等蔬菜品種比較受消費者歡迎。而相比之下,本地蔬菜所佔的市場份額較小,在5%?10%左右,並且以農民秋季窖儲菜中的白菜、土豆、蘿卜居多。到3月份左右,本地大棚所產的蘸醬菜纔會陸續上市,到那時,本地蔬菜會多一些。
菜販揭秘:
從地頭到餐桌5大環節抬昇菜價
王先生從事蔬菜長途販運已經有7年時間了,對蔬菜運輸、地區差價、蔬菜漲幅等問題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王先生告訴記者,蔬菜產地的菜價並不高,但是到了百姓手中,價格就高了許多,甚至翻了幾番,原因是流通環節中的損耗很大,每經過一個環節,蔬菜的價格就要上漲。
就拿“果菜”中的茄子來說,1月末,在山東收茄子5元?500g,但運到齊市,批發商加上人工、物流、箱子皮、運輸費等就要賣7.5元?500g,小販再賣10元?500g,其中,批發和商販的價格差高達20%以上。有的人不理解了,為何1市斤差這麼多,是小販為獲暴利統一加價嗎?其實不然,因為蔬菜在運輸中存在一定的損耗。一箱蔬菜大概在55市斤左右,其中,箱子皮有5市斤,而箱子皮只能賣8毛錢一市斤。以一箱茄子為例,去箱就等於扔掉了21元,還有現在的小販基本沒有用板車拉貨的,全是三輪之類的機動車,油費也要計算在內。而“葉菜”中以菠菜為例,運輸過程中損耗還要更多,原產地菠菜批發價格是1.8元?500g,小販賣,就要4元?500g以上。
蔬菜運輸從田間到市民手裡,一般經過5個環節:收購商(菜販子)、區域市場、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蔬菜零售市場(農貿市場、早市、超市)。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流通環節過多對菜價的影響也被層層放大。
菜農解讀:
外來的蔬菜為何“新鮮”?
在齊市,冬季由於天氣原因,種植蔬菜成本高、技術含量高、風險大,溫室種植蔬菜的農戶很少,許多菜農利用春節作為難得的休息時間、溫室裡多數都在培育用於節後種植的蔬菜苗。
在鐵鋒區先鋒村前進屯,從事蔬菜種植19年的菜農李秋蘭正在自家的溫室裡忙碌著,眼下正是育苗的季節,溫室裡除了種點大蔥外,記者只看到一塊塊的菜苗。“忙活一年了,就是這個時候能輕松點,我家一共有3個大棚、一個溫室,目前這個季節,大棚裡已經沒法種地了。在年前,大棚裡的地就已經翻完了,天氣暖和點,就要開始施肥了。”李秋蘭家今年種植了一個溫室和三個大棚的應季蔬菜,一年的純收入能達6萬元。“我們種的菜上肥就用農家肥,主要以雞糞為主,用農家肥種出來的蔬菜比在外面買的味道要好得多。”
李秋蘭對記者說:“別看外面的蔬菜新鮮,但是那都是經過了特殊‘處理’的。就以黃瓜為例,本地的黃瓜上市後多是彎曲著,色澤也不是很鮮艷,而外埠運來的黃瓜都是色澤鮮艷,用老百姓的話講,都‘頂花帶刺’賣相非常好。其實,黃瓜上的花是噴了藥的,所以黃瓜纔能頂著花長。包括西紅柿也是一樣,現在市場上的西紅柿都是圓潤飽滿,色澤鮮紅,也是在種植的過程中噴了藥,這樣的蔬菜藥量過大,外面是紅了,可是裡面的仔還是綠的。但不噴藥也不行,一是賣相不好看;二是產量上不去。”
專家建議:
市民消費要理性直接批發得實惠
雖然從2010年12月1日起,齊市就實行了“降低農產品流通費”調控政策,政策規定,所有收費公路,對少量混裝其他農產品以及超載幅度在合理計量誤差范圍內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與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一樣免收通行費,對運輸農副產品的車輛給予了“特殊照顧”,並將馬鈴薯、甘薯、鮮玉米、鮮花生列入綠色通道品種目錄。
“降低農產品流通費”這一調控政策,為穩定和降低蔬菜價格提供了保障。僅從山東壽光到齊齊哈爾這一路線,每臺單車就可以省下數百元的費用,再加上對“少量混裝”和“適當超載”的照顧,蔬菜價格就有了下降的空間。
雖然在政府各項措施的保障下對菜價波動起到了保護作用,但是隨著運輸成本的提高,蔬菜價格依然較高。
節日期間,怎樣纔能買到相對便宜的蔬菜呢?專家建議,通過購買特價菜或直接到批發商處購買,能夠得到很多實惠。齊市的大型超市裡都有特價菜,特價菜還是便宜不少的。像大潤發超市的印花菜蔬,每3天換一種,按零售價的7折出售。新瑪特商場超市的特價蔬菜,也比零售商販賣的便宜。如果有條件,市民還可以和親朋好友組織團購,直接去批發商那裡購買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