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2月23日訊 齊齊哈爾市農村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開完的第二天,訥河市的乾部又繼續開始了走基層活動。乾部們走進老莊稼把式的家中,尋求當地抗旱良策;走進貧困戶家中,詢問春耕有哪些困難;走進合作社社員與種植大戶家中,了解今年種植結構調整意向。不僅如此,乾部們還將省委推進現代農業大發展新要求、市委“增強三個意識”的主思路和訥河“2211”種植結構調整規劃、土地規模經營等帶到每個農戶的家中。
正月裡,為了春耕生產千名乾部走基層,在訥河還是第一次。據了解,這是訥河市委書記馬志軍為今年抗春旱保春種工作,發起並帶頭實踐開展的“千名乾部下基層進萬家,三訪三問三宣傳”活動。從正月十三啟動,訥河各鄉鎮、各部門數千名乾部走進村屯、農戶,幫助群眾解決春耕生產實際困難。
通南鎮為確保在今年極端天氣下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研究制定了抗春旱保春種的具體措施。突出抓好水源建設,在現有機電井57眼、抗旱中型井50眼、抗旱小井350眼的前提下,堅持當前應急抗旱與長遠水源建設相結合,大機井與小補水井相結合,加強技術指導,根據地下水資源狀況,合理布局,並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搶打一批水源井,對原有各種水利設施,水利設備和機電井要抓緊時間檢修,備好備足抗旱所需設備和工具。在作物種植上,合理增加抗旱作物種植面積,選用耐旱品種,例如甜菜、玉米、高粱等作物,對拖後地塊選用相應早熟品種,苗床管理實行提早育苗、錯時育苗、培育壯苗等辦法,擴大坐濾水種面積,特別增加了甜菜育苗面積,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種植結構,擴大甜菜的種植面積,做好甜菜育苗准備工作,對土壤?情不具備萌發條件的地塊采取坐濾水種,沒有坐濾水種習慣的乾旱村,做到及早准備盛水和運水工具造?播種,對有?情不好的耕地做到搶前抓早在雨前種完。
龍河鎮在抗春旱保春種工作中實施旱情監測責任制,全鎮通過建立13個村級監測站、70個監測點,實時對旱情監測和預報,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監測網絡,並建立了機電井包保制度,每名包村班子成員對所包村機電井負總責,每眼機電井均有一名村乾部負責,對機電井檢修、運營及旱時用水調配負責,確保抗旱用水供應,在協調配合上,農業、農機、水務、電力各部門由政府統一協調,形成綜合協調的運作機制。在增加抗旱水源建設上,這個鎮今春計劃新增抗旱機電井101眼、小井94眼、飲水井大機電井6眼、小井19眼,除此之外,大打圍泉、建池、攔溝戰役,對小水庫、塘壩進行消險加固,以攔蓄桃花水,圍繞自噴井、泉眼建簡易蓄水池4個,畜水量達到1000立方米,利用全鎮小型農機具建設蓄水車斗1400個,增強蓄水能力。同時,加大用水補貼,各村根據本村實際,對抗旱用水高峰期采取村集體適當補貼等方式,按照每度電補0.50元的標准,對於對外承包機井進行補貼,以保證用水供應。
今年,龍河鎮加大了種植結構的調整,大豆種植面積調整為32.3萬畝,比上年減少8.8%,玉米種植面積調整為4.04萬畝,比上年增加102%,雜糧雜豆種植面積為6.47萬畝,比上年增加26%,馬鈴薯種植面積為2.1萬畝,與上年持平,甜菜種植面積為4210畝,比上年增加16.8%,水稻種植面積為6284畝,比上年增加75%,通過合理調整種植結構,采用不同品種合理搭配,有計劃錯開了播種移栽時間,在抗旱緊張時期可有效避免爭水源、爭勞力情況的發生。
訥南鎮在今年的抗春旱工作中,在水源建設上著重解決人員和資金問題,在抓好7200畝旱改水的70眼補水井的打井工作的同時,重點加強蓄水工程建設。從4月20日起啟動機電井,進行合閘放水,提前把能利用的溝、泡、坑、池全部蓄滿水,打用水時間差,以保證抗旱用水需要。北部有條件的七個水田村,要攔蓄桃花水,增加蓄水量,利用地表水資源,大打圍泉、攔溝、建池會戰,增加引水、蓄水、調水能力進行抗旱。同時,以土地規模經營促進集約抗旱,平房、魯民和向榮三個村充分利用現有的水利抗旱條件,協調農戶之間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和連片種植,發揮集約抗旱節本增效的顯著效應,光輝、興業、東興、雙泉四個村在去年秋整地的情況下,堅持品種統一,實施連片種植;推廣種植技術進行抗旱,抓好封閉式播種和融凍、化凍期適時鎮壓等多種措施保?、搶?,合理安排播種順序,搞好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引導農戶廣泛使用抗旱保水劑,水田生產將推廣旱耙整地技術,實行泡田、耙地、插秧一次作業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調優種植結構抗春旱,全力實施“三增一壓一保”,即增加玉米、水稻、馬鈴薯種植面積,壓縮大豆種植面積,保證甜菜達到4000畝,盡最大可能減少大豆播種面積。除此之外,這個鎮為確保農民不受損失,還擴大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通過保險手段,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帶來的風險和損失,各村規模經營連片種植、合作經營以及經濟效益好的作物,特別是玉米、馬鈴薯和甜菜全部納入保險范圍。
眼下,春耕生產即將展開,對於今年嚴峻的抗旱形勢,訥河上下團結一心、枕戈待旦,全力做好備春耕、抗春旱的各項准備工作,力爭全市一次播種保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