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診記者:霍營 隨診時間:20日8:00-12:00
隨診地點:哈醫大二院風濕科特診室 出診醫生:哈醫大二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洋教授
生活報2月23日訊 有一種病,發作前沒什麼征兆,痛起來卻非常厲害,很多患者常半夜痛醒,疼痛部位關節明顯腫脹充血,皮膚也變紅發燙。這就是以前被稱為『帝王病』、『富貴病』的痛風。近年來,痛風已非『富人』專利,我國痛風發病率逐年遞增。20日,記者在隨同哈醫大二院風濕免疫科李洋主任出診的一上午時間裡,來看病的就有四成左右是痛風患者。
李洋說,從目前來看,痛風多在30-40歲後發病,而且這一疾病更『青睞』男性,這是由於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血中尿酸溶解度提高,還和男性飲酒多、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患痛風除了疼痛,患者還得面對痛風石、關節畸形、腎髒病變等諸多問題,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預防痛風十分重要。
長期伏案不運動女教師後背疼兩年
『後背疼兩年多了,最近起床特別費勁,就像有個大包壓著似的喘不過氣來。現在晚上睡不著,白天還心煩。』齊齊哈爾患者韓女士是一名教師,常伏案工作,運動量比較少。
看完CT片、按壓檢查後,李主任說,韓女士的疼痛可能是『纖維肌痛綜合征』所致。『纖維肌痛綜合征多見於女性,很多患者有失眠、焦慮、心慌、全身疼痛癥狀,多與工作壓力大、緊張、體位不當有關。服用一些抗抑郁藥物,多做有氧運動可逐步緩解。』李主任建議韓女士空閑時多做擴胸運動。
先『凍瘡』後『過敏』原是患了紅斑狼瘡
20歲的小麗入冬後耳朵外側出現紫紅色小點,她以為是『凍瘡』,用了各種凍瘡膏也未見好。春節前臉上又出現小片紅色皮疹,她又按『化妝品過敏』治也沒好轉。
檢查後,李主任說小麗既非凍瘡,也不是過敏,而是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可以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初時往往表現不典型,尤其皮膚損害表現多樣,常和凍瘡、過敏的皮疹類似,這時就要來風濕免疫科做自身抗體檢測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只要做到早期診斷、正規治療,是完全可以康復的。』
不控制飲食 糖尿病患者得痛風
老張7年前得了糖尿病,雖堅持服藥,但他吃喝和常人一樣,有時趁家人不注意還偷喝點酒。近半個月,老張左腳腳踝紅腫,走路不敢使勁,常疼得滿頭大汗。
經診斷,老張因沒控制好飲食患上了痛風。李洋說,痛風是由於人體血尿酸水平異常增高,使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關節內而導致關節劇烈疼痛、紅腫的代謝性疾病。從臨床看,高血糖等『三高』癥狀會合並高尿酸血癥從而發展成痛風。而糖尿病患者患上痛風,不僅會直接導致腎髒損害,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控制飲食也很必要,盡量不要吃動物內髒、海鮮等,嚴格戒酒,多喝水。
尿酸控制不良
左腳長三塊『痛風石』
徐先生在妻子攙扶下一瘸一拐走進診室,他患痛風十多年,通過堅持吃藥控制得不錯,但最近左腳疼痛難忍,走路特別吃力。徐先生脫鞋後,記者看到他的左腳已嚴重變形,大腳趾、小腳趾及腳跟處共長了三個鴿子蛋大小的腫塊。
李主任告訴徐先生,他腳上的腫塊是『痛風石』,產生的原因在於沒有控制好尿酸,造成體內累積過多的尿酸。『痛風石好發於人體關節易摩擦部位、皮溫低的地方,例如小拇指、胳膊肘、腳後跟、外耳廓等處。小的痛風石有時能自行消失,但當痛風石明顯增大變硬、限制關節活動時就需要手術。』李主任強調,痛風患者即使在緩解期沒有明顯癥狀時也要治療,服用降尿酸藥物,控制好尿酸,使其維持在正常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