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二月二』牡丹江還有專門的節日地方菜『二龍戲珠』
2012-02-24 09:33:13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張春梅 許曉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分別是“炒合菜”、“海參燒雞翅”、“二龍戲珠”

  東北網2月24日訊 “二月二”除了吃豬頭肉,還有哪些專門的節日菜?近日,對飲食頗有研究的市民李先生來電諮詢,牡丹江市曾推出過很多地方菜,但不知牡丹江市是否有針對“二月二”的地方菜。記者從市餐飲協會了解到,牡丹江市還真有針對“二月二”的地方菜,分別是“炒合菜”、“海參燒雞翅”、“二龍戲珠”,據說這些菜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流行。

  據了解,牡丹江市餐飲文化源遠流長,是黑龍江省“龍菜”的發源地。從目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顯示,牡丹江市地方菜底蘊深厚、獨具特色。2010年,為傳承和發揚牡丹江市餐飲文化,市餐飲協會開展了地方菜系列研討活動,先後確定了24道菜為牡丹江地方菜,其中響聲鯉魚(澆汁魚)源自渤海國時期,因魚被炸熟後進行澆汁時發出響聲而得名,該菜餚一直流傳到現在,是牡丹江的地方名菜;響米福肉則來源於很久以前寧安一帶滿族人的豐收節。每年的陰歷十月初一為滿族豐收節,為慶祝節日,當地人都把大塊豬肉蒸熟,肉周圍圍著蒸好的米飯。而演變到今天,則因牡丹江響水大米比較出名,將該菜命名為響米福肉。

  省烹飪協會理事、牡丹江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孟照發介紹,在24道地方菜中,就包括了“二月二”這天特有的三道節日菜——“炒合菜”、“海參燒雞翅”、“二龍戲珠”。當時一到“二月二”這天,各家飯店除了推出與豬頭肉有關的菜餚外,還包括了這三道菜。其中“炒合菜”就寓意著闔家歡樂,裡面的豆芽、韭菜,寓意“二月二”後春季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用兩條鯉魚做成的“二龍戲珠”,則寓意著“二月二”龍抬頭。“海參燒雞翅”則呈現出龍鳳呈祥的喜樂氛圍。

  記者走訪發現,雖然這三道菜已被列入牡丹江市地方菜,但很多飯店並不知道是“二月二”的節日菜,其中有個別飯店表示當天會嘗試著推出。對此,市餐飲協會表示,今年將加大對地方菜的推廣,讓更多市民品嘗到地方菜,了解到地方菜的歷史。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