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
近日,有關全國超50座城市出現地面沈降的報道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國務院審批同意的《全國地面沈降防治規劃》中顯示,出現地面沈降的城市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河北、山西等20個省區市,黑龍江位列其中。昨天,記者采訪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專家了解到,目前哈市未出現明顯地面沈降現象,牆體裂縫、路面塌陷可由多種原因造成,並不意味著地面沈降現象出現。據了解,過量開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沈降的主要原因。據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總工程師郭長林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市地下水資源大量超采,並形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區。如果地下水下降漏斗區繼續不斷擴大,可能帶來地面沈降等問題發生,相關部門隨即采取應對措施。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近十年來,我市對地下水資源加大保護力度,通過多種管理措施控制地下水開采,地下水開采量逐年減少,城區地下水日開采量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31萬立方米下降至12萬立方米。據監測,哈市城區地下水水位已連續8年大面積回昇,平均回昇幅度達0.41米,城區地下水下降漏斗中心水位年漲幅近1米。
對於市民反映哈市部分樓體牆面出現裂縫、路面出現塌陷等現象,並擔心哈市可能出現地面沈降的問題,郭長林介紹,地面沈降是指區域大范圍的地面下沈現象,個別樓體出現牆面裂縫、路面出現塌陷,並不意味著會出現地面沈降現象。郭長林說,樓體裂縫、路面塌陷可能由建築物下方地質不均勻、地下防空洞等地下洞池較多,以及建築物或路面在建造過程中存在缺陷等多種原因造成。對於如何防止地面沈降現象出現,郭長林表示,可采取控制地下水開采量、人工回灌等措施。另外,還要建立全面的監測網,隨時進行監測預警,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