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王憲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支橕龍江振興崛起
2012-02-26 20:23:21 來源:東北網  作者:賈輝 孫曉銳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王憲魁在新一屆市(地)、縣(市、區)領導乾部培訓班上強調

  把產業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全力支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振興崛起

 

省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新一屆市(地)、縣(市、區)領導乾部參加報告會。 


王憲魁作專題報告。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攝
 

  東北網2月26日訊(黑龍江日報記者賈輝 東北網記者孫曉銳 印蕾)25日下午,按照省委統一部署,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憲魁在新一屆市(地)、縣(市、區)領導乾部培訓班上作了題為《龍江經濟發展與產業建設》的專題報告。他強調,加快發展是龍江的主旋律,產業建設是龍江振興崛起的重要支橕。希望新一屆市地縣領導班子要以奮發有為、真抓實乾的精神狀態,帶領廣大乾部群眾戮力同心、頑強拼搏,堅持把產業建設作為經濟工作首要任務,加快構建以“十大重點產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支橕龍江振興崛起,把龍江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澤洲主持報告會。

  王憲魁的報告共分三個部分。他通過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立足我省實際,就把握龍江科學發展主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向培訓班全體學員介紹了個人的理論思考和實踐體會。王憲魁指出,發展是龍江的主旋律和主要矛盾,龍江必須加快發展,龍江也完全能夠加快發展。“穩中求進”是中央確定的今年工作總基調,對我省來說,“穩”是前提和基礎,“進”是核心和關鍵。我省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處於經濟總量擴張階段,發展相對緩慢仍然是突出矛盾。同時,也應當看到,我省正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具備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一是國家政策疊加效應凸顯。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對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實行政策支持,事關我省發展全局的一些重大問題已經或正在爭取上昇為國家戰略。二是資源潛能釋放空間廣闊。良好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物產資源,為我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林產品加工業、礦產加工業、特色旅游業等提供了廣闊空間。雄厚的科技實力,為我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橕。人力資源和土地資源充裕,使我省不像發達地區那樣受此困擾。三是經濟綜合競爭力增強。我省GDP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特別是產業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基礎設施功能日臻完善,推動了經濟綜合競爭力增強。四是發展氛圍日益濃厚。省委推進實施“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發展戰略,取得了顯著成就,走出了一條既符合科學發展要求,又符合龍江實際的發展道路。機遇難得,稍縱即逝。我省“十二五”時期乘勢而上、振興崛起,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好中求快”。


 


學員聆聽報告。東北網記者孫曉銳攝


學員聆聽報告。東北網記者孫曉銳攝

  王憲魁強調,產業項目是龍江經濟發展的“總開關”、“金鑰匙”,也是龍江經濟發展的“軟肋”,必須把產業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上項目、建園區,加快構建以“十大重點產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支橕龍江加速振興崛起。一要認識加快產業發展是龍江振興崛起的必然。加快產業發展是轉方式、調結構的主要抓手,是“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的重要支橕,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實力的根本途徑,是做優存量和做大增量的現實需要。抓產業建設,就抓住了發展的本質,抓住了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二要著力構建具有龍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要准確把握現代產業體系的基本內涵,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要明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功能配套、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主要是做優傳統產業、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現代服務業。要因地制宜走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子。縣域要按照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林業產業化和經濟外向化的發展方向,打造差異化的特色產業。城區要大力發展生產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構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林區要堅持“林業經濟林中發展,林區工業林外發展,礦產資源開發一點、保護一面、帶動全局”,推動經濟轉型昇級。墾區要重點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上大項目,推進產業向高端昇級,產品向下游延伸,提高附加值。礦區要推進形成上下銜接、左右關聯、綜合吃配、協同高效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邊境地區要按照“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思路,大力發展產業,不斷提高外向型經濟水平。三要牢牢把握產業建設的關鍵環節。尊重自然規律、科技規律、經濟規律,把握產業建設的一般規律,找准並抓住經濟內生動力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促進產業加快成長、壯大。具體是做到“五抓”:抓產業項目,既要抓頂天立地大項目,又抓鋪天蓋地小項目;依托資源、放大資源,更要跳出資源、不依賴資源;創新驅動,突出發展高科技龍頭大項目。抓招商引資,進一步創新招商理念、改進招商方法、突出招商重點,借助外力發展。抓園區建設,做到發展定位要准,規劃目標要大,功能配套要好,強化園區功能,發揮集聚效應。抓服務環境,解決好融資、建設用地、軟環境建設和人纔支橕等問題。抓組織推進,落實項目建設責任,督促檢查建設進度與質量,考核投產達效成果,形成省市縣層層推進落實的濃厚氛圍。



學員聆聽報告。東北網記者孫曉銳攝

  王憲魁勉勵大家,要善於把握經濟發展規律,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努力破解龍江瓶頸制約,提昇經濟發展效益和質量。尤其要防止擔心投資過熱,擔心重復建設、產能過剩以及一提到開放就停留在轉變觀念上的思想傾向,進一步深化對市場經濟理論的再學習、再認識,真正用於指導實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在著力解決“七個關鍵”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五個比重”。“七個關鍵”問題,即:加快提昇經濟總量,既要做活存量,也要做大增量,做大增量是關鍵。強化固定資產投資,既要注重基礎設施投資,更要注重產業投資,加大產業投資是關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既要抓糧食產能提昇,也要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是關鍵。保障經濟健康運行,既要加強生產要素的組織協調,也要解決鐵路運能不足和電價過高問題,解決鐵路運能不足和電價過高問題是關鍵。加強對俄沿邊開放,既要抓好經貿合作,也要加強大通道建設,加強大通道建設是關鍵。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既要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要促進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努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金融健康發展是關鍵。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穩物價、保住房,更要促就業、增收入,促進就業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是關鍵。“五個比重”,即:提高地方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提高稅收佔財政收入的比重。提高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產業投資佔產業投資的比重。提高民生投入佔財政支出的比重。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