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美容院『內部資料』泄露斂財秘籍 國際名牌子虛烏有
2012-02-28 09:44:25 來源:大慶晚報  作者:莊文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8日訊 人人都有愛美之心,所以,一切與美有關的東西都不新聞用愁沒有市場,美容背景院也因此遍地開花。可是,並不是所有美容院都能帶給顧客物有所值的回報,有些渾水摸魚的美容機構,可能在顧客踏進門裡的那一刻,就已經挖好了陷阱,設計好了圈套。

  近日,大慶市工商局檢查時,就在位於程宇廣場的佐康專業祛痘中心,發現了一份“哈爾濱品鑫商貿有限公司《祛痘項目運作模式》內部培訓資料”,資料裡的“推銷技巧”讓人“大開眼界”。

  A一份資料專門教人設置圈套

  在這份“內部培訓資料”中,記者看到,裡面詳細介紹了電話接聽話術、溝通技巧、接待話術及包卡和產品的銷售話術,總結起來,主要有四招兒。

   ○大吹大擂

  接待顧客時,美容院一般會先問以前用過哪些方法或藥物治療,不管你怎麼回答,美容院都有說辭讓你感覺誤入了歧途,然後告訴你他們采用的是高科技基因產品,純生物制劑無色無味,無副作用,沒有依賴性,並且配合專業的儀器和無痛祛痘技術,療程短見效快,愈合後不留疤痕……讓你感覺這回纔找對了地方。

  ○步步為營

  當顧客同意接受體驗治療時,美容院便開始步步為營算計你的錢包了。美容師在給你排痘時會告訴你,如果回去沒有產品配合治療,那就只能先給你排一小部分,否則創面太大,容易交叉感染,以說服你購買他們的產品。在你還沒有明確表態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把事先准備好的未開封的產品打開了。排痘的時候,如果你要求多排一些,他們會說,每次不能排太多,創面大不容易愈合。這樣一來,你就得去多排幾次了。每一次,他們都會向你推薦美容產品。

   ○欲擒故縱

  如果問他們能不能簽約包治,他們會滿口答應,並報出一個較高的價格,然後勸你:“你的臉不嚴重,就別浪費那錢了,花幾百元就能治好。”讓你覺得他們很厚道。然而,你一旦接受治療,可能幾百元就解決不了問題了。

   ○危言聳聽

  感覺顧客有點猶豫不決,他們通常會采取“恐怖訴術法”,就是誇大你的病情,並且編造出很可怕的後果,讓你乖乖留下來接受治療。

   B一種本事入門先練嘴上功夫

  是不是大部分美容院都這樣向顧客推銷店內的產品呢?就此,記者采訪了曾在美容院做過美容師的李女士。

  李女士告訴記者,多數美容院都是這樣。她剛到一家美容院實習時,前兩個月基本都在練嘴皮子,真正的本事沒有學多少。那家美容院,雖然也號稱是“連鎖店”,但是在工作的幾個月時間裡,她從來就沒有見過店內海報上宣傳的“港臺知名美容師”,也沒有被送到總部學習,只是在店中跟著指定的師傅學學手法。“手法學習了兩天,感覺師傅的技術很一般,而且每個師傅教得都不一樣,我的師傅告訴我,四白穴在瞳孔正下方的眼骨上,另一學員的師傅卻說在眼窩下靠近鼻梁的地方,這讓我們這些新手

  越交流越糊涂。”李女士說,手法還沒有完全掌握,就開始跟著店長學習如何推銷美容卡和化妝品了。

  李女士還透露,以能享受折扣來勸說顧客辦各種名目的會員卡,也是美容院常用的誘導方法。顧客看似得了實惠,實際上是被美容院“套牢”了。

  “辦卡不辦卡都一樣的,雖然看似便宜了不少,但還是比美容產品的成本高很多,顧客對此並不知情,為了享受所謂優惠,會員會頻頻光顧。”李女士說,絕大多數美容院都把推銷會員卡與員工的提成掛鉤,員工每推銷成功一張卡,就能拿到10%至30%的提成。所以,你去美容院時,總會有人不厭其煩地勸你辦卡或購買產品。

   C 一個謊言“專業供貨”制造暴利

  記者與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每一家美容院用的產品品牌都不一樣。各家美容院的工作人員在介紹其產品時,都竭力讓顧客相信他們產品的效果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美容極品”,只有在他們那裡能享受得到。

  經常做美容的消費者鄭女士告訴記者,在一些美容院裡,根本找不到市場上常見的產品,產品質量、成分都得聽工作人員的“專業”講解,他們說啥就是啥,價格也都是他們說了算。

  “久美成醫”的鄭女士說,現在化妝品的銷售都分為“日化線”和“專業線”兩種。名牌產品大都走日化線,以進入百貨公司、超市、商場為主,價格透明度都很高。

  美容院用的產品基本都走“專業線”,產品不做公開宣傳,價格全由企業自己定。為牟取暴利,產銷各個環節層層加碼,“專業供貨”這個暴利的掩體,是美容業永遠不願脫下的馬甲。

  D一張幌子“國際名牌”來自國內郊區

  此外,在對各家美容院的檢查過程中,記者還注意到,隨便哪家看起來挺有檔次的美容院,幾乎都在經營“國際品牌”的產品,一套下來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國際品牌一般人都沒聽說過。

  對此,市工商局執法人員解釋說,在廣州、深圳的一些郊區、鄉鎮,有很多生產“中外合資品牌”、“國際品牌”的美容用品廠家。有些廠家從國外進口一部分產品,回來後自己又進行產品再研發,搞出來一系列自己生產的本土產品,對外就宣稱全部是進口的;有些“中外合資”的化妝品廠僅是在國外注冊一個商標,生產用的是國內的工藝、國產的原料,產品也敢說是進口的;還有部分企業只注冊“外國商標”,連生產都讓內地其他工廠代辦;更有很多小廠家,閉門造車,隨便就可以造出各種國際品牌化妝品。

  市面上德國、韓國、意大利的美容產品太多了,但大部分都是在炒作。

  不過,不管是真是假,只要聲稱是進口的,消費者就趨之若鶩。

  市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消費者:遇到美容院竭力推薦產品或打折促銷時,一定要慎重,並要查看所用的產品是否有中文說明、生產廠家、廠址等。不要輕易辦理大面額或長期的美容消費卡,切莫輕信商家忽悠,做到理智消費。如果遭遇消費陷阱,應及時向工商部門投訴。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