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日訊 伊春市南岔區的自營經濟,存在經營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等發展瓶頸,南岔區委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動力,積極推廣『支部+協會+帶頭人』這一黨建新模式,給群眾提供各種供銷信息、資金扶持、物資供應、技術指導等服務,推動黨員群眾創業致富。
創新發展機制。該區從主伐停伐、林場(所)撤並、林權改革的實際出發,通過調研和試點,在各林場所、農村推行了『支部+協會+帶頭人』這一新的黨建工作模式。采取『思想引導、政策扶持、黨員帶動』等措施,由林場所、農村黨組織牽頭,把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各類鄉土人纔和職工自營經濟大戶組織起來,建立各產業協會組織,並把黨支部建在協會中,為黨員和黨組織充分發揮作用搭建平臺,形成了基層黨員發展與基層組織建設、職工群眾致富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動雙贏的局面。目前,全區在民政部門注冊的各類專業經濟協會有32個,協會會員1100多人,其中黨員152人,協會全部成立了黨組織。已有105名黨員成為致富能手,全區專業協會負責人中70%是黨員。
建設發展基地。這個區以農業為基礎,以產業為依托,以專業協會為載體,以富民為目的,通過支部抓協會,協會帶農戶,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迎春鄉振興村黨支部引導群眾發展合作經濟,注冊成立了『南岔區北方農業新技術推廣協會』,村支部書記當選為協會會長。協會實行黨員掛鉤聯系制度,每位黨員至少掛鉤聯系3戶種植戶,在整個生產環節中幫助農戶。村黨支部積極推進訂單農業,先後組織班子成員到山東膠州、滕州等地進行考察、洽談,簽訂脫毒馬鈴薯合同350畝,擴大了脫毒馬鈴薯的種植規模。
培育發展能力。該區故居黨員創業需求,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加強黨員創業技能培訓,使黨員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晨明鎮星星村黨支部整合全村黑木耳資源,組建了『南岔區信誠黑木耳專業合作社』,打造產銷一體化、規模化種植產業基地。合作社預計年產值可達437萬元,利潤98萬元,成為當地農村致富增收的示范典型。南岔林業局松青經營所黨總支組建了全區最大的養貉子基地,種貉120只、商品貉1500只,僅此一項年收入就突破10萬元,帶動了26名職工致富。南岔林業局岩石所黨支部成立返魂草種植合作社,先後帶動14戶職工加入到合作社,種植面積增加到1100多畝,合作社年收入120餘萬元。晨明鎮晨明村黨員李慶軍經營建築材料生意,他免費培訓有創業能力的黨員群眾5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00多份,並在合作社成立黨支部,帶領30多名黨員群眾創業。柳樹所黨員單河帶頭種植綠色水稻100畝、地栽木耳3萬袋,免費傳授給職工種植技術,帶動40多戶職工發展種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