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建言:提高城鎮居民收入還得靠政策
2012-03-04 10:28: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雪梅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北京3月3日電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共享發展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施政綱領的核心內容,也是地方黨委、政府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幾年,雖然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續增長,但總體增長的速度較慢、增長幅度不大,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為此,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當日,多名我省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建議,懇請國家支持黑龍江省提高城鎮居民收入。

  【現狀】

  經濟總量中游居民收入靠後

  “2011年,我省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名第16位,處於中游水平,但城鎮居民收入卻徘徊在27位左右,與經濟總量不相符合。”全國政協常委趙雨森告訴記者說,造成城鎮居民收入偏低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傳統行業比重大導致工資收入過低。我省“原”字號的傳統型行業,屬於“奉獻型”經濟,為國家經濟安全做貢獻、為其它地區加速財富積累做貢獻,唯有苦了自己。二是國字號經濟比重大導致收入水平低。農墾和森工系統職工工資偏低,拉低了全省城鎮居民整體的收入水平。三是國有企業改制成本過高導致收入水平低。涉及應改制的職工人數近200萬,他們需要離崗、下崗、再上崗,改革成本缺口較大,導致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工資水平低。四是現有體制不合理導致居民收入水平低。石油行業創造的價值在我省形成經濟總量,而在稅收分配時大部分上繳給了國家。這是導致我省經濟總量處於全國中游水平,財政收入在全國排名靠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議1】

  加大工資轉移支付力度

  趙雨森認為,目前國家對我省工資轉移支付規模偏小,對提高黑龍江省居民收入和調節財力均等化的作用不明顯。“我省產業結構是以資源與農業為基本特征的,受能源價格波動、財源可持續性增長約束和商品糧大省的影響較大,一般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過低,若靠自身力量難以在短期內提高全省居民收入。”他建議,國家加大對黑龍江省工資轉移支付的力度,比照新疆、內蒙等邊疆地區標准,由當前全省工資轉移支付佔職工平均工資的3%~4%,提昇到7%~8%,以此縮小城鎮居民收入地區差距。


 

  【建議2】

  提高高寒生活補貼水平

  “我省是國家級糧食主產區、極端重要的生態天然屏障和對俄邊境地區,擔負著國家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國防安全等神聖職責。”全國政協委員付剛認為,我省地處國家最北部高寒地區,生活剛性消費支出較大與收入較低形成巨大反差,應力爭國家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國家規劃,確保國家“天保工程”投入每年遞增比率與國家政策收入增幅一致,達到20%左右;同時,抓住啟動“兩江平原”國家級糧食主產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國家戰略以及綏滿對俄沿邊開放開發帶即將上昇國家戰略政策契機,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按糧食生產量、調出量補貼的糧食持續增產補貼機制、穩邊固邊興邊富民均衡轉移機制,提高全省居民高寒津貼標准,增加農民種糧各種補貼數額,擴大城鄉居民冬季包燒費和御寒衣物補貼,讓黑龍江省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建議3】

  支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功能

  全國政協委員鍾傑提出,應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健全養老保險的轉接機制,深入推進企業年金制度,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實現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實現異地就醫結算。進一步完善失業、生育保險制度,制訂《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各項配套政策,形成較為完善的工傷保險制度。將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和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作為社保擴面重點,做到應保盡保。推進失業人員納入醫療保險工作,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社會保險權益。建立繳費年限與待遇享受相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和鼓勵各類人員及早參保、長期參保和連續參保,提高參保繳費率。完善社會保險補貼辦法,促進低收入人群參保和斷保人員續保工作。擴大住房保障受益人群,每兩年調整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收入認定標准。

  【建議4】

  支持開闢財政性均衡補貼渠道

  趙雨森建議提高大慶油田石油出省征收調出費和石油石化企業稅後利潤地方留成比例,增加國有重點林區接續替代產業發展資金補貼比例,減少糧食主產區農民收繳水平,實現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為四大煤礦職工群眾和離退休人員做實養老賬戶,提高支付比例,消化歷史遺留問題,提供財政資金支持。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