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綏化市望奎皮影戲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2-03-05 09:06:49 來源:東北網-綏化日報  作者:郭萬明 王可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綏化3月5日訊 3月1日,筆者在望奎縣委宣傳部獲悉,去年末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六屆會議,將包括望奎皮影在內的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標志著望奎皮影戲繼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在搶救皮影方面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望奎皮影源遠流長,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素有“皮影之鄉”的美譽。望奎皮影在本地皮影的基礎上,大膽吸收河北“樂亭影”腔調,形成黑龍江“兩合水”皮影的韻致風格。1985年,國家確定望奎皮影演唱風格為“江北派”並正式命名。1958年,望奎皮影藝人關興九,參加了全國木偶皮影觀摩演出大會,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1960年他又參加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並合影留念。1993年,望奎皮影藝人改編的影腔戲《劉雲打母》盒帶經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到日本、美國、德國等許多國家。表演的皮影戲《三請樊梨花》在中央電視臺一、二套節目播放。

  曾經風靡一時的望奎皮影,由於受電影、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的衝擊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嚴重危機,導致人纔斷檔、劇目斷檔、觀眾斷檔。幾年前,該縣能夠參加演出的皮影“箱子”僅剩一個,8名演員平均年齡近70歲,會雕鏤影人的只有兩人,這塊民間藝術瑰寶正面臨著失傳和衰竭的威脅。

  針對皮影戲具有的深遠歷史文化意義和獨特的民族民間藝術審美價值,望奎縣加大了皮影戲搶救、保護、傳承力度。縣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基層就搶救皮影工作進行調查研究,並提出指導意見。專門在縣文化宮內闢建了皮影展廳、皮影傳習所和皮影戲小劇場,對8名皮影老藝人每人每月給予700元生活補助。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成立了皮影協會,47名皮影愛好者當選為會員。為拓展皮影藝術發展新空間,還推出了皮影舞、皮影畫和新皮影,制作了精美的皮影畫冊。為擴大對外交流,宣傳、展示望奎皮影藝術的魅力,專題片《望奎皮影》參加了國際民間藝術節並與世界其他國家同類藝術進行了交流。在東北亞區域農村與少數民族音樂教師培養國際研討會期間,皮影藝人演出了皮影戲《三請樊梨花》。在第二屆黑龍江中俄文化大集暨中俄雙子城之夏藝術節上,展出了皮影人物造型30件。皮影藝人谷寶珍在首屆中國民企春節聯歡會上,表演了皮影戲《穆桂英指路》。

  通過多種手段、多種途徑挖掘、搶救和創新,目前望奎皮影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第四代傳人谷寶珍被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全縣培養皮影藝術新人10餘名,每年皮影藝人深入社區、企業、鄉村義務演出達100多場次。幾年來,該縣創作皮影舞蹈6個,整理改編了《石嶺山招親》、《密建游宮》等傳統影卷15折,整理《紅月娥做夢》、《楊家將》等皮影唱腔22段,整理皮影戲曲牌13種。去年,制作了14本皮影戲唱腔集錦,今年還將完成《望奎皮影》一書的編輯、出版工作。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