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大慶油田『三創』活動成效顯著 9年持續穩產4000萬噸
2012-03-05 15:59:26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姜萬春。東北網記者 侯巍攝

  東北網3月5日訊 (記者 侯巍)創業、創新、創優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和現實意義,和我省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大慶油田將“三創”精神與大慶精神融為一體,持續不斷發展、創新,實現了連續9年持續穩產4000萬噸,開創了原油穩產的新局面。2月17日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姜萬春在接受采訪時說。

  姜萬春書記說,50多年來,大慶石油人弘揚創業精神,不斷創新業、求發展,為維護國家能源戰略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創造了5000萬噸穩產27年的世界奇跡基礎上,實現了4000萬噸持續穩產連續9年,開創了原油穩產的新局面。2011年新增石油探明儲量8154萬噸、控制儲量8568萬噸、預測儲量1.06億噸,天然氣控制儲量422億立方米。水驅未措施超產86萬噸,三次采油達到1300萬噸,外圍產量保持530萬噸,海塔上產到80萬噸。他說,當前,國家能源需求強勁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持續攀昇,大慶油田儲采失衡的矛盾,持續穩產的難度,投資成本的壓力持續增大。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更需要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優良傳統,弘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進一步開創原油穩產新局面,助推龍江發展。

  激發創新活力,用“三超”精神攻堅克難,始終保持全員創新。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是大慶石油人解放思想、自主創新的集中體現。縱觀大慶油田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興業史。新時期,大慶石油人始終堅持發揚“三超”精神,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打造高科技引領的“數字油田”,為大慶市建設高科技現代化城市,為龍江經濟發展繁榮做出積極貢獻。姜書記說,科技是油田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持續穩產的生命線,創新是大慶油田的傳統。2011年取得科研成果258項,其中獲省部級獎勵28項,獲國家級授權專利147項。勘探技術、開發技術、工程技術均實現新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垣平1、大615-96平114等多口井初期日產油達到20-70噸。50多年來,以王啟民、伍曉林等為代表的石油科技工作者突破常規、打破禁錮,為油田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打造創優隊伍,打造作風、技能上過硬的創優隊伍。大慶油田的發展得益於有一支傳承“為油田負責一輩子、乾工作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的過硬隊伍。打造作風上過硬的創優隊伍,首先要打造“敢擔當、有乾勁、做表率、強作風”的黨員乾部隊伍,大慶油田注重提高基層乾部抓班子、帶隊伍的能力,實現“一級帶著一級乾,一級做給一級看”的目標。在員工隊伍建設上,堅持“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傳統,把“寧要一個過得硬,不要九十九個過得去”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每一項工作。同時,通過設立網絡“基層熱線”信箱等形式了解建議訴求,充分調動和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

  據姜書記介紹,大慶油田在會戰時期就注重開展以苦練崗位技術為內容的大練兵、大比武活動,並提出“人人要有真本領、硬功夫,一出手就高標准,一出手就高水平,一出手就過得硬”的工作目標。目前,大慶油田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技術比武、巾幗建功和青年創新創效活動,激勵員工立足崗位創優創效。

  據了解,近年來,大慶油田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從伊拉克、蘇丹、印尼到哈薩克斯坦,從工程技術、工程建設、裝備制造到開發技術,大慶的品牌和影響力顯著提昇,市場份額逐年翻番,實現了走向世界的新跨越。2011年實現外部市場收入211億元,利潤11.19億元,其中海外市場實現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86.71%,利潤11.05億元,同比增長6倍。工程建設業務,海外市場收入達到15億元,是上年的5倍。大慶油田每年為社會提供的市場容量達300多億元,2011年上繳稅費佔大慶市稅收的85%以上,年均GDP佔大慶市的76%以上。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