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8日訊 近日,大慶龍鳳警方在偵破一起販毒案時,身經百戰的緝毒民警第一回遇見讓人揪心的案例,原來該案主犯陳濤(化名)號稱“東北第一毒梟”,就在民警順藤尋找涉毒上線時,發現陳濤的親生媽媽居然是他的上家,陳濤“白色之路”的領路人就是他的親生母親和繼父。3月,這個販毒家庭被大慶警方刑事拘留,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兒子心疼媽媽
甘心為母送“貨”
居住在大慶市的陳菊花今年50歲,多年前與前夫離婚後,便將兒子陳濤留在身邊。從此娘倆相依為命。在河南老家時,陳菊花為了給兒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曾擺過地攤、出過早市,日子過的清苦卻很幸福充實。幾年後,陳菊花母子移居大慶市,雖然陳菊花在大慶沒有正式工作,令人不解的是她卻從不缺錢,母子倆生活非常富裕。
獨身期間,陳菊花認識了小自己6歲的安達市劉剛(化名),兩人來往密切。兒子陳濤(化名)輟學後,一直待業在家,他幾乎每天都和媽媽在一起,從來沒見媽媽外出工作,只是偶爾外出打麻將或約幾個朋友逛街,但媽媽每個月都有不少收入進賬,而且還會給他不少零花錢。陳濤也問過,但媽媽卻說,她和一個朋友合伙做生意。兩年前,征得陳濤同意後,陳菊花和劉剛決定一起生活。組建新家庭後,繼父對陳濤很好,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陳濤發現,繼父也沒工作,但電話比較多,偶爾還會出去給別人送點東西。每次接電話,繼父總是躲到臥室裡,說話聲音很小。
一次陳濤起夜時,發現父母正在吸毒。在陳濤的追問下,陳菊花終於承認,自己多年前就吸毒,和繼父認識也是因為毒品。陳濤聽後痛苦不已,他一時無法接受媽媽吸毒的事實。然而,得知媽媽的毒癮無法戒掉,他心疼地將媽媽摟在了懷裡。從那以後,繼父偶爾會讓閑著沒事乾的陳濤幫忙“送貨”。起初,陳濤並不知道送的是什麼,但為了讓繼父和媽媽少挨累,他每次都會按約定地點准時送到,然後按繼父的要求收取對方錢款。
毒品衝入廁所
躲過民警檢查
送了幾次貨後,陳濤發現,每次送的東西很少,而收的錢卻少則幾百元,多則數千元。出於好奇,他偷偷拆開了外包裝,發現繼父讓自己送的竟然是毒品。
陳濤驚呆了,他原本以為繼父和媽媽只是吸毒,沒想到兩個人竟然還販賣毒品。為提高陳濤的積極性,每次送貨回來,繼父都會給陳濤200元錢,有時甚至更多。之所以讓陳濤去送毒品,是陳菊花夫婦商量後的決定。“愛子心切”的陳菊花不想讓兒子過苦日子,她想在有生之年給兒子攢一大筆錢。於是,夫婦倆決定,有意識地培養兒子,利用他們多年的關系,把兒子培養成“東北第一毒梟”。
得知父母販毒後,陳濤糾結了很長時間,但一想到自己已經28歲,到了結婚的年齡,他為何不借助父母的關系,大乾幾年,等有錢了就收手,好好過日子。有了這個想法後,陳濤單獨找到繼父,表示自己不想在家裡吃白飯,想跟著繼父倒賣毒品,賺點生活費。聽了陳濤的話,繼父拍拍陳濤的肩頭,點頭答應了,並誇陳濤聰明,反應快。從那以後,陳濤開始晝伏夜出,每次都從母親陳菊花手中拿少量毒品,然後賣到歌廳和夜總會。為了不被發現,陳濤做得很隱蔽。一次,陳濤正准備交易時遇到民警檢查,機警的他將毒品倒入廁所便池,成功躲過抓捕。
毒網遍布各地
警方逐一剿滅
自從陳濤接觸毒品後,在“圈內”本就小有名氣的販毒家庭又多了一名得力乾將,在販毒圈裡名氣大增。隨著陳濤對販賣毒品的了解,他們將毒品賣到了哈市和大慶,為增加毒品銷量,陳濤還在多個城市發展了多個下線。
陳濤認識了大慶市的常明(化名),為了籠絡常明,陳濤將毒品以批發價賣給常明,然後由常明負責在大慶各區與販毒、吸毒人員聯系。這樣不僅增加了毒品的銷量,還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而此時,大慶警方已經察覺到常明販賣毒品的行為。3月,大慶龍鳳警方在安達市某住宅樓將正在交易毒品的劉剛抓獲,當場繳獲冰毒0.6克。警方在安達市某小區將送毒品的陳菊花抓獲,當場查獲冰毒27.4克、麻古88粒及電子秤、若乾分包袋等販毒用具。隨後,民警又將正在安達市某歌廳交易毒品的陳濤等人抓獲。行動中,共抓獲吸販毒人員6名,繳獲冰毒28克、麻古88粒、毒資2萬多元。“圈內”聞名的販毒家庭至此全家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