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8日訊 在“用工荒”的當下,洗車工難招、難留,已經成為制約大慶汽車美容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月薪超兩千,有提成有分紅
記者調查走訪發現,近年來,洗車工的工資漲幅較大。
以萬寶祥瑞洗車行為例,洗車工的工資由幾個部分組成:固定工資2000元左右,洗一輛車提成一元,一個月能提1000元左右,再加上滿勤獎200元,目前,洗車工月薪能達到3000元。部分洗車行的工資會因“生手”和“熟手”有所不同,“生手”固定工資在1800元左右,“熟手”固定工資在2000元左右。
新村木木洗車行的李先生介紹:“相比於其他服務行業,洗車工的工資比較有競爭力。到年底,多數洗車工都回家過年,只能花高價請工人,這就是為什麼過年的時候洗車費要高一些。”
記者注意到,在招聘洗車工的信息中,工人工資都在2000元~3000元之間,且不限學歷,不限年齡,幾乎所有招聘廣告中都注明“包吃包住”,一些汽車美容行更是標明——“常年招聘洗車工”。
招人難,留人更難
每月超兩千元的工資,包吃包住的條件,仍沒吸引打工一族的關注。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招人難”是洗車行的難題,但“留不住”則是更大的困惑。
在和洗車工人聊天時,記者了解到,報酬是人們在選擇職業時比較注重的一個因素,但它並不是人們作出最終決定的唯一依據。尤其是洗車工人,他們心裡始終難以改變自己“打工仔”的身份界定,對前途沒有信心。而且,洗車行多是小企業,無法給洗車工“職業安全感”,這是他們有條件就要跳槽的主要原因。
而洗車行惡劣的工作環境,也成為工人跳槽的原因之一。東北地區的冬季寒冷,即使洗車工人穿得再厚,在冰冷的室內也會凍透。此外,有些企業由於管理者自身素質不高或管理方法欠妥,致使員工沒有得到應有的關心和尊重。
很多洗車行老板將員工頻繁跳槽的原因歸結為:不能吃苦。管理者認為,現在的洗車工多屬於“80後”、“90後”,普遍具有不能吃苦的行為特征,也不能忍受從低處做起的現狀。
洗車行被迫成“家族式企業”
拋出高薪卻無人應征,應征過後一年之內甚至會流失掉50%員工。面對洗車工人招不到、留不住的難題,很多洗車行老板不得不動用親屬關系,讓家中的一些親戚“放下鋤頭,拿起抹布”。
在多家洗車行,記者發現“家族式企業”已經成為一種經營模式,一般情況下,洗車行中都有老板的親屬或是朋友,有的甚至佔到了工人總量的70%。木木洗車行李經理說:“招親戚朋友來洗車雖不是長久之計,但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