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代表委員縱議保障房建設
2012-03-09 06:45:3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雪梅 郭銘華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9日訊 在『居者有其屋』這盤民生棋局上頻頻落子,保障房建設工程正成為各級政府向中低收入家庭踐諾的民生大事。

  連日來,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保障房建設問題,再次成為我省代表、委員們會上會下討論的熱點。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繼續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抓緊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給代表、委員們增添了更多信心。

  鼓勵多元融資解決資金短缺難題

  去年,我省以『砸鍋賣鐵也要圓百姓安居夢』的勇氣和信心,攻堅克難,砥礪前行,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84.54萬套開工建設任務,總數居全國之首,在速度、質量和公平等關鍵詞上全力打造保障房建設『樣板間』。但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歷史欠賬多、群眾居住條件差的老工業基地省份,資金短缺一直是我省保障房建設面臨的『攔路虎』。

  談起保障房建設資金困難問題,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周逢民語氣裡透著急切,他呼吁要切實加大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設的力度。他說,資金是保障房建設的血脈,國家除明確規定省、市、縣各級財政傾斜政策外,還應鼓勵各地采取銀行貸款、開發商配建、政府土地出讓金返還等多元融資方式,從而有力推進保障房建設。周逢民代表分析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投入收益低風險大、金融機構與政府部門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金融機構尚未建立完善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信貸管理制度、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渠道單一等等,都是不可忽視的資金制約因素。對此,他建議國家從戰略高度出發,盡快出臺相關指導意見,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公租房建設,建立政銀企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完善的信貸管理制度,構建多層次融資體系,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公租房建設,把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入到公租房建設相關領域,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補貼政策應視地區情況區別對待

  來自哈爾濱的石嘉興代表對記者說,近年來,哈爾濱市不斷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僅2011年就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0.3萬套,居全省第一位,2012年計劃再建各類保障性住房3.9萬套。目前,國家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實施補貼政策,廉租住房建設資金建築面積每平方米補400元,公租房實行按套給予專項補貼。哈爾濱地處北方高寒地帶,有效建設期短,房屋施工成本高,建築牆體厚,防寒設計系數高,在工程配套上需額外鋪設供熱管網,大大增加了保障性住房建設成本。再加上黑龍江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財力有限,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較低,申請需要享受住房保障政策的住房困難家庭較多。對此,石嘉興代表建議,國家應對保障性住房建設補貼政策視各地區情況區別對待,充分考慮哈爾濱市地處高寒地區和老工業城市的實際情況,應適當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補貼標准,進一步惠及民生。

  科學確定目標關注後續問題

  鍾傑委員提出,應注意現階段住房保障目標的適度性。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尚沒有完成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大國,保障需求大、保障能力低,當前的住房保障工作宜按照低水平、廣覆蓋,分層次、差異化,以及保障方式多樣性原則去推進。大規模推行保障房建設計劃的不斷修改,要在兩三年內做到『應保盡保』目標的提出,給各地帶來極大的壓力。從地方的實施看,要完成以上計劃,不管從資金籌措還是開發建設和管理,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由此出現一些走過場、拼數字,將回遷房等納入保障房的情況。同時,蝸居、蟻居和棚戶區、危舊房現象的完全改變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應認真研究並科學確定與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住房保障目標,以推動住房保障工作的科學健康發展。

  如何促進住房保障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田在瑋委員認為,短期內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資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長,難以實現投入資金的良性循環,難以持續保持大規模保障房建設。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保障住房在建設時需要投入大筆資金,建成後的維護運行階段需要更大一筆資金支橕,有的國家兩項資金的比例達到1:2,甚至更高。不能從體制機制和資金上解決入住後的物業管理問題,就會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建立保障房資金投入回收的良性循環機制、吸收社會資金參與,解決保障房建設之後的物業管理問題,是推動保障房建設需要破解的難題,需要抓緊研究,盡快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措施。

  3月的北京,春風拂面,萬物復蘇,數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匯聚一起共謀經濟社會發展大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得力於各地的紮實推進,『十二五』期間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保障房建設的成功之路,建『廣廈』千萬間、讓『寒士』俱歡顏。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