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曹曦) “壯大實體經濟,機遇與挑戰並存。要用踏實的心態把實體經濟做厚做實,改變‘一流企業做金融,二流企業做房產,三流企業做市場,四流企業做實業’的尷尬局面,使發展實業成為企業家與政府同舟共濟、應對危機的共同選擇。發展實體經濟,能夠擴大城鄉就業、提高居民收入、解決民生問題,有效化解社會風險,真正實現‘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主基調。”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泰富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楊天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實體經濟特別是加工制造業是社會財富積累的根本,也是虛擬經濟的源泉。 ”楊天夫這個中國第一個從納斯達克退市而被推到風口浪尖的企業家一直風風火火。這次來參加會議,帶來的一些建議和議案,都是圍繞實體經濟問題的。“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制造行業,是真正的實體企業。對於國家整個經濟體量來說,實體經濟基數並不低,但是水平不高,也就是說實體經濟不實,並不是說,每個制造企業就是一個完整的實體經濟。目前,制造企業的生存、競爭和發展,在全球制造業或者實體經濟角度來看,缺項太高。主要還是因為各級政府主抓工業、主抓實體經濟的官員,還有下面的事業部門不專業,這是很突出的問題。”談到經濟話題,楊天夫眉飛色舞的神態更像一位專注於這一領域的學者。
目前,虛擬經濟利潤率高、實體經濟利潤率低,主要是宏觀層面體制、政策等因素造成。“中國要想強大,必須讓實業精神紮根。”楊天夫說,搞實體經濟要先認知實體經濟現有的結構,選定方向,而不是像搞運動一樣。要搞實體經濟了,全民都一窩蜂來搞制造業,都盲目跟風兒搞實體經濟,造成無序競爭,最後國家投入得不到效果,民間資本投入進去就稀釋掉了,不好收場。此外,搞實體經濟不能光看到GDP表面的一個數字,實際要看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在整個生產活動經營過程中的成本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成本變化有多大,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這需要有一個系統,需要有一個認識。因此,實體經濟一定要做實做強,纔能立於不敗之地。
楊天夫建議,壯大實體經濟必須優化發展環境,借鑒其他省市的做法,更要結合本地實際,系統出臺一批鼓勵企業發展的政策,包括土地、財稅、投融資、產業創新、人纔等各個方面,特別是高附加值、高新技術含量、產業鏈關鍵環節的項目將得到最優惠的政策待遇,從而為實體經濟營造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做厚做實,真正實現“穩中求進”的經濟發展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