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埠端掉最大制販假證窩點。
東北網3月12日訊 一面制販各類假證假章,一面“鑽研”制假門道。不僅了解每個頒發證件單位的發展歷史,而且還掌握各單位歷屆負責人的名單,為的就是能更加逼真地造出各種證件和圖章。日前,道裡公安分局刑偵二大隊四中隊一舉端掉了哈埠最大制販假證窩點,收繳各類假證假章近3萬個,其中假證2萬餘本、鋼印近百枚、塑料印簽4000餘枚。
做假證:交易時雙方落網
近日,有市民舉報重要線索:有人制販假證。刑偵二大隊四中隊在調查中了解到,該制販假證團伙是一“家族企業”,成員都是湖南雙峰縣人,丈夫張剛是頭目,妻子王麗和外甥張放輔佐。近段時間,張剛經常在固定時段與買假者聯系,其中一名叫宋艷艷的商場售貨員與其聯系要購買一假身份證。9日,雙方約定在某商場附近交易,偵查員將兩人抓獲。
偵查員發現張剛對制假頗有研究。他張貼了一張“百科全書”,上面記錄著“香坊區與動力區合並時間”、“不同種類房屋的建築面積與使用面積建築系數”、“各政府職能部門前用名和現用名”等。還有一個縫有數十個小口袋的“幕布”,每個口袋上都標注著各高校名字,裡面裝著該校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歷任負責人的名單和圖章。
買假者:想多騙單位補償
10日,記者在道裡分局見到了買假者宋艷艷。她稱一位親友因公死亡,為了多向單位騙些補償金,需將親友死亡年齡由70歲改成56歲。她找到張剛制作一個假身份證。當記者問其是否意識到犯罪時,宋艷艷說,她只知道制販假證的犯法,要知道自己也犯法,就不會鋌而走險。
制假者:年獲利近20萬元
張剛告訴記者,他是湖南雙峰縣人,曾做過木匠、搓澡工,見同鄉做起了制販假證的生意,他便拜師學藝,花1萬餘元錢從同鄉手裡買來制造假證的工具,與妻子、外甥做起了“家族生意”。每月制作一兩百張假證,年獲利近20萬元。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