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鐵力市愛國米業總經理徐永江:帶領鄉親奔小康
2012-03-12 21:08:22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徐永江。

  東北網3月12日訊(記者 李倩)徐永江,現任鐵力市愛國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兼年豐朝鮮族鄉愛國村黨支部書記。他從1997年開始至今,任鐵力市年豐朝鮮族鄉愛國村村長、黨支部書記,多次被評為市、鄉兩級人大代表、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村乾部,他所創辦的愛國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也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獎勵,在十一年的創業路上,徐永江已由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成長為鐵力市遠近聞名的農民企業家和致富帶頭人。

  勇闖市場,開拓一條致富路

  二十多年前,徐永江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農民,在村黨支部的培養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愛國村僅有的幾名黨員,他平時非常注重學習,在不斷學習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在平時工作中能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黨的惠農政策,努力學習其它地區農民致富的先進經驗,經過市場調研,他發現鐵力地區水稻產業發展潛力很大,而十一年前的2000年正處在農民賣糧難的困難階段,作為一名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他下定決心要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為家鄉做點實事。

  當年年末,徐永江與他人合伙組建了愛國村米業加工廠,收購農民餘糧,尋找銷路,他克服資金短缺困難,東挪西湊借了幾萬元錢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米廠成立後的第一年,由於米質低和銷路差,加工廠不但沒有根本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反而出現虧損,致使企業難以維持,在困難面前,一向不肯服輸的徐永江並沒有退縮,經過認真的市場分析和總結經驗,他深切地感受到加工廠並不是優質米的第一生產車間,要想提高稻米的品質,必須著眼於水稻生產的第一重要環節,即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只有種出優質的水稻,纔能加工出優質的米。第二年春天,他一方面親自考察大米市場,聯系業務,另一方面廣泛聯系種植水稻能手和種地大戶,積極發展訂單農業,生產種植適銷對路的優良水稻品種,在他辛勤的努力下,成效果然不同凡響,當年的訂單銷售一空,效益明顯提高。

  2005年,他看准了市場發展前景,開始擴大經營范圍,成立愛國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公司制管理方法,在生產經營上進行規范化管理,並進一步擴大訂單面積,2007年愛國米業公司訂單農戶已遍布周邊村屯,影響力輻射到鐵力市各鄉鎮。2010年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愛國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繼續擴大規模,開始發展大米深加工項目,至此愛國米業進入了到了一個暫新的發展階段,經過多年的創業和實踐,他總結出一條經驗,那就是發展企業一定要“盯著市場看,圍著市場轉,瞄著市場乾,隨著市場變”。


 

  富而思源 帶領鄉親同致富

  他富了,但還有許多父老鄉親沒有擺脫貧困,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到處尋找共同致富的門路。他認為農民收入低的原因主要在於水稻品種差,以致於水稻的產量較低。於是,他四處奔走,積極與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溝通合作,引進優良水稻品種,並積極與本村村民簽訂收購合同,還為困難農戶提供春耕資金,農民種植水稻沒有後顧之懮,種地踏實,賣的放心,大大提高了水稻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僅這一項就使全村農民的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本村農民年人均收入增加600多元,使全村的農民都能走上致富道路。

  在市場的摔打和磨練下,徐永江逐漸成長為一名企業家,並成為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在與村民簽訂收購合同的同時,他的稻米加工廠還為村裡的50餘位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使村民在務農的同時,不用離開家就可以增加勞務收入。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他不忘回饋鄉裡,與市農業部門一起搞鄉村科普大集等宣傳活動,發放資料上萬份,使許多農民掌握了科學知識,同時他還建立了公司與農民聯營發展綠色水稻的網絡關系,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結農戶,成為鐵力市發展綠色產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在徐永江的帶領和影響下,愛國村的農民觀念上有了轉變。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向綠色經營、特色經營、規模經營發展,建立了綠色高產水稻種植基地,形成了綠色水稻種植專業村。徐永江的企業在這十一年的良好發展過程中,既富了一方百姓,又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進程。


 

  扶危濟貧 愛心築起幸福橋

  徐永江是一名光榮的市人大代表,他在積極參政議政的同時還非常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救災、修路、助困、助學、幫助醫療等愛心活動,他的義舉和行動,贏得了鄉鄰們與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與贊揚。

  徐永江富裕起來了,但作為一名農村乾部他有著十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始終不忘自己曾經有過的貧窮與艱辛,時刻記掛那些仍然身處困難而急需救濟的人,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他始終積極慷慨解囊,不久前村子裡的一條主乾路因施工受損,常常使騎車人摔倒,徐永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立即出錢請人運來價值千元的石料,將路面鋪平。當村民們再度安全地走過這段路面時,並未感到特別的驚訝,因為這麼多年以來,徐永江做了類似的好事善舉太多太多,人們已經記不清了。

  前幾年,愛國村遭遇水災,鄉親們的水稻田岌岌可危,他緊急籌措700多條編織袋送往田間地頭進行解困,並主動出資4000元搶修好了被雨水浸泡遭損的村裡主乾道路,去年,徐永江收留了村裡一位孤苦伶仃非親非故的老人彭兆民,讓這位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養。由於徐永江的樂善好施,吸引了很多處於困境中的人前來尋求幫助,徐永江對這些求助者盡己所能提供他們的最好的幫助,愛民村有一名叫張濤的小孩患白血癥缺錢治療,徐永江聞訊後特意驅車前往看望,並捐贈了4000元給以救助,東河村一位學子張之洞,被山東工商大學錄取,卻因其父親突然病逝而無法籌措學費,徐永江當即解囊資助他2000元錢,多年來,徐永江這樣扶危濟困、樂於助人的義舉不勝枚舉。

  在困難面前,徐永江對村民,甚至對和自己素不相識的人能夠慷慨解囊,毫不猶豫伸出援助的雙手,但他對自己和家人要求卻相當嚴格,從不亂花一分錢,他要把每分錢都用於事業上,用於仍然還沒有富裕的貧困鄉親身上,對自己只求粗茶淡飯、精神充實即可。他時常說:“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一個普通農民,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能發展這麼大的企業,得利於黨的正確領導,更得利於黨的惠農政策,所以我要為老百姓多做實事,為社會多做貢獻”


 

  開拓進取 綠色品牌創優勢

  十年求索,十年奮斗,小富不驕,富而思進。入世以後,綠色食品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尤其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在國內外市場普遍看好。愛國村的土壤肥沃,水源豐富,氣候適宜,具備優質水稻生長的環境要求。為了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徐永江自投資金引進優良水稻種,並因地制宜進行農業基礎設施改善建設。

  2011年,徐永江投資1000萬元,在原有1000平方米廠房的基礎上,新建700平方米廠房,引進新型大米加工設備,建設晾曬場地4000平方米,新上大米加工設備年加工水稻可達1.5萬噸,年創產值4000萬元,可解決本地區2000公頃水稻銷售問題,可拉動1300戶農民增收致富,極大地推動了本地區水稻產業向良性軌道發展,奠定了米業公司+產業協會+農戶訂單的農業發展新格局,使全村糧食產量和農業生產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由於生產的水稻質量上乘,而且綠色健康,產品內在及外觀品質超群,很快就贏得了市場,全國各地客商紛紛上門洽談訂購合同,產品供不應求。“呼蘭河”牌大米多次參加省農業博覽會,並受到了一致好評,成為省內外知名的大米品牌。

  勤奮鑽研 獲得殊榮捷報傳

  他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在經營管理企業的同時,更加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近幾年,他多次參加了市委組織部組織的農業經濟管理培訓班,並獲得了優異成績。同時獲得了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學校的現代鄉村綜合管理專業的畢業證書。他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英語和計算機知識,現在已經能用簡單的口語和外商對話,可以用微機熟練處理公司文件。

  1998年徐永江被授予鐵力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02年徐永江被授予尊師重教好村長(書記)榮譽稱號。2005年公司被授予全省用戶滿意企業榮譽稱號。曾多次被評為市、鄉兩級人大代表、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村乾部,愛國米業有限責任公司也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表彰獎勵,多次為社會福利事業捐贈資金,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