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吳殿峰 記者張強)近日,國家環保部、住建部負責人與黑龍江省副省長於莎燕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啟動松花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水專項”)“十二五”實施計劃,該計劃將對松花江流域“減負修復”,以科技支橕“十二五”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目標是流域水質全面消滅劣V類。
據悉,水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設立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主要內容是選擇我國不同類型的流域,開展水污染控制、湖泊富營養化防治和水環境生態修復的關鍵技術研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項目。
目前,國家已經在黑龍江省投入水專項資金3.87億元,開展了松花江流域重污染行業的有毒有機污染物排放特征、“預處理”關鍵技術研究,松花江流域有毒有機物特征和行業污染物削減及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建立了化工、煤化工、制藥、糧食深加工、造紙等行業示范工程,目前已經建設了11個示范工程,這些工程目基本完成,進入驗收階段。
根據協議,三方將在“十二五”期間,共同推進松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水專項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實現流域示范區河湖水體水質改善和主要城市飲用水水質全面達標;三方共同推進松花江水污染綜合防治與水生態恢復關鍵技術及綜合示范研究工作,實現牡丹江、阿什河典型支流水質根本性好轉;三方還將會同吉林分別成立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飲用水安全保障城市聯盟,建立健全流域監控預警和污染防治協商機制,共同推進水環境目標與事故防范的科學、高效管理。
目前,環保部和住建部已經成立了水專項松花江流域專家組,由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廳長李平任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任南琪任副組長,該小組將為地方水專項領導小組提供諮詢和技術支橕,負責有關項目、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技術指導、協調和頂層設計。
據黑龍江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雲介紹,水專項科研已經突破了控源減排、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多項關鍵技術,培養了一大批環保科技人纔,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項目總參加人達到86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就有328人,並開展了100多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目前申請專利100多項,發表論文200多篇。作為11個示范項目之一,黑龍江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承擔了牡丹江水質保障關鍵技術及工程示范課題,該課題通過技術研發、工程示范等綜合作用,使牡丹江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削減達1.3萬噸。“十二五”期間,將通過北安河生態恢復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面源綜合整治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梯級電站建設的生態補償關鍵技術研究、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體系研究,再削減牡丹江流域COD 0.52萬噸,監測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水質標准,為減少對松花江的污染貢獻和牡丹江水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橕。
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科技處處長、水專項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忠偉告訴記者,水專項課題研究在“十二五”期間計劃將專門對提昇飲用水安全進行研究,目的是要建立“從源頭到水龍頭”全過程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其中包括湖泊富營養化控制、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飲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污染防治監控預警及水污染控制政策等6個主題。水專項研究將從過去的“控制污染實現減排目標”,向“修復受損水環境”過渡,飲水安全保障技術、流域水環境監控等都將是研究重點。對松花江流域的“水專項”研究,將在牡丹江、阿什河等典型支流開展水質達標區域綜合示范,選擇佳木斯郊區濕地大型灌區農田退水污染防治工程等開展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恢復綜合示范,為流域水質改善提供技術支橕。通過“十二五”項目實施,總體上為國家“一河一策”河流管理提供技術支橕,為“十三五”流域總體污染負荷削減,水生態完整性恢復奠定技術基礎,從而實現高風險河流水環境管理風險防控和跨界水環境管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