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5日訊 每個生活在城市裡的人都有綠化情結。『哈爾濱應加速森林式綠化』專題報道刊發後,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市民紛紛表示,哈爾濱老城區綠化存在沒樹的樹池被步道板覆蓋、繁華道路栽樹『陰陽臉』、花池裡沒樹外面垃圾成堆、7年行道樹看著像剛栽、道路像廣場不見綠化帶等五大問題。市民、專家指出問題的同時,也期待問題能夠在今年綠化工作中一一被解決,並在今後的綠化中杜絕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問題一:空樹池被步道板覆蓋
市民
聲音
『咱哈爾濱的行道樹活得太艱難,臨街不良商家總想著把自家門臉整敞亮點,於是,費勁心機破壞門前大樹。今年有關部門補上了,明年開春一看,又被毀了。』在哈市城建口退休的朱廷財老人,看著哈爾濱街路上的行道樹『總是栽了沒,沒了再栽』,十分擔心今年補植後的行道樹命運還會如此。
記者踏查
14日,記者在哈市道裡區經緯街與田地街交口走向霽虹橋方向看到,在經緯街的人行道上有很多由黑色方石圍合的樹池,裡面已經鋪上了深紅色的步道板,種植行道樹的樹池已然成了人行道的一部分。記者在經緯街11號附近看到,不到10米長的人行道上,連續有12個樹池被鋪上步道板,樹池變成了人行道的一部分。
此外,記者在哈平路、和平路、民生路、尚志大街、西八道街、紅霞街、光芒街、革新街等多條街路上,也發現了沒種樹的樹池被步道板覆蓋的情況。
部門回應:逐一補植行道樹
哈市城綠辦相關人士表示,今年老城區綠化,補足補齊行道樹是工作重點之一,這些被步道板覆蓋的行道樹樹池將逐一補植行道樹,力爭做到老城區主次乾道『不缺一株樹,不留一個坑』。
問題二:繁華道路栽樹『陰陽臉』
市民
聲音
『咱們哈爾濱種的行道樹很奇怪,有的街路只是一側有樹,另一側卻光禿禿,忒磕磣了。』14日午後,在哈市道裡區西八道街,某機關乾部王嚴志表示,『我每次到中央大街都覺得別具風情,百年老街真的很美,但它的輔街實在是差了幾個檔次。』
記者踏查
記者來到臨近中央大街的紅霞街和上游街。在上游街從中央大街到通江街路段,只有道路北側有7棵老榆樹,南側則一棵樹也沒有。在紅霞街從中央大街到通江街路段,也只有道路北側有10餘棵大楊樹,路南側同樣一棵樹也沒有,是典型的綠化『陰陽臉』街路。記者在中央大街輔街踏查時發現,西十四道街僅有3棵樹,西八道街只有8棵樹,西七道街僅有3棵樹,西二道街只有1棵樹。此外,西十一道街、西十道街、西九道街、西五道街,一棵樹也沒有。據悉,哈市目前約有300多條無樹街。
部門回應:路改大樹移至無樹街路
記者從哈市城管部門獲悉,由於區域開發和新建小區時,毀掉了既有綠化,如果街路另一側沒有被開發,那麼該街路行道樹就成了『陰陽臉』。哈市城綠辦相關人士表示,在今年路改中將把樹形好的行道樹,直接移植到這些無樹和缺樹的老城區街路上,改變過去先把路改大樹移到郊區的做法。
問題三:花池夏天是景冬天成垃圾池
市民
聲音
『咱哈爾濱,一年有一半是冬天,沿街居民對綠化帶,尤其是只剩下蒿草的花池愛護不夠,冬天總把殘雪和垃圾往裡面扔。』14日一大早便給記者打來電話的熱心讀者陳文國說,街頭綠化帶和花池子一定要管起來,不能再讓它們夏天是風景,冬天變成垃圾池了。
記者踏查
14日,記者在尚志大街臨近經緯街一側一棟高層門前看到,兩個人行道上的花池內堆滿了垃圾。以道外區為例,據哈市環衛部門介紹,北十四道街、宏圖街、南直路、先鋒路、紅旗大街、嵩山路、遼河路、承德街、景陽街、北環路等20餘條街路綠地內的污冰垃圾,僅一天他們就清理了4大車。
部門回應:納入日常管護
哈市城管部門表示,除了集中清理垃圾,哈市還將把花池子等綠化帶納入日常管護,同時,哈市綠化部門將改變花池內的綠化樣式,讓冬季的花池也能見到花灌木等植被。
問題四:『七歲』行道樹看著像剛栽
市民
聲音
『哈爾濱的行道樹太少,而且太小了,有的街路的行道樹,聽說栽種了很多年,但一看,跟剛栽時一樣,基本沒長。』哈市某傳媒公司負責人關健建議,在今年春季植樹時,行道樹一定要選擇大樹,讓冰城市民能夠切實感受到綠化成果。
記者踏查
14日,記者在經緯街上看到,該路種植的楓樹大多胸徑不足10厘米。記者從哈市城市綠化部門了解到,這些楓樹是2005年春天栽植的,大樹來自賓縣的一個林場。在山地上,這些樹一到秋天滿樹紅色,蔚為壯觀。可栽到哈爾濱經緯街上後,不僅秋天難見紅葉,平時也難見綠陰,且當初移植到城裡時,都是胸徑在8厘米以上的大樹。7年過去了,這些大樹依然是當初的模樣。
專家回應:在老城區發展片林
哈市相關園林專家表示,哈爾濱行道樹的立地條件非常差,不僅土質不好,每天還要遭受汽車尾氣和人為破壞的影響,致使生長極其緩慢。此外,片林和單棵行道樹也存在長勢緩慢的問題,片林有競長性,也就是『大家在一塊兒比著長』,但城市行道樹之間距離較遠,這也是長勢緩慢的原因。據悉,哈市今年在行道樹補植中,將選用大樹,同時,在老城區發展片林,形成城區內的森林綠化景觀。
問題五:路很寬綠化帶很難見
市民
聲音
『這中山路修得像廣場,路是寬了,但沒有幾棵樹,讓人感覺悶得慌。』給本報打來電話的讀者王冠偉不無遺憾地說,這兩年,哈爾濱在老城區實施的路改工程,對城市來說是大好事,但以犧牲綠化為代價,有些得不償失。
記者踏查
14日,記者在中山路看到,由於綠化帶分布在人行道兩側,距離車行道較遠,驅車駛過中山路,幾乎感覺不到綠化的存在。和中山路一樣,記者在機場路和城鄉路也發現,路很敞亮,但讓人覺得少了些生機。
記者注意到,在過去兩三年間,為了拓寬道路,取消原有分車綠化隔離帶的道路屢見不鮮,有的甚至徹底毀掉了原有人行道綠化帶。
部門回應:改變『樹讓路』做法
哈市城綠辦相關人士表示,在今後的路改中,將把綠化的比例和位置作為一項硬指標來統籌安排,改變『樹讓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