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6日訊(劉洵 孫立剛 記者高長利) 學習農墾經驗,加強場縣共建,實現“大三江一體化”目標。記者從佳木斯市政府獲悉,農墾系統今年為佳木斯市“三代”面積將突破500萬畝。
佳木斯市與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建三江管理局12個農場、紅興隆管理局3個農場、寶泉嶺管理局2個農場、省農墾科學院1個農場,省森工總局2個林業局、省監獄管理局2個農場毗鄰和交錯。其中6個縣(市)和郊區的36個鄉鎮、169個行政村與轄區內林場、農場毗鄰。農墾的組織化水平、機械化、科技化、產業化程度在全國是最高。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八大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十大工程”戰略任務,提出一個率先,一個加快,即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為了實現這一奮斗目標,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快場縣合作步伐,使雙方在發展現代農業上的互補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近幾年,特別是2009年以來,富錦、同江、撫遠等地每年都組織1000多人次到農場參觀學習。此外,市委市政府還就一些重大決策特別是合作共建規劃、目標、任務等多次到建三江等地征求意見,共謀發展大計。如今,佳木斯市各級領導乾部特別是縣(市)區主要領導把思想統一到“三不論”上,即在區域合作共建工作上,必須以“大三江一體化”為目標,不論合作共建形式如何,能搞活就行;不論共建主體大小級別高低,能有作為就行;不論合作共建規模大小,能促進發展就行。如今,全市場縣共建無“雜音”。
去年以來,佳木斯市合作共建工作按照“分屬不變,區域一體,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糧食生產、科技示范、市場開發、農機合作、項目建設、人纔共享、文化傳媒等33個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共建區域經濟由初期的“聯合”逐步走向“融合”,“大三江一體化”已形成共識。
2011年全市“三代”面積達到470萬畝,其中代耕面積達到230萬畝,代收面積163萬畝,代種60萬畝,輻射帶動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去年通過與農墾18個農場合作,合力打造“三個百萬畝示范帶”,建設一個“集中展示區”,在農業標准、生產手段、種植時間上正在向農場同步作業邁進。其中示范帶水田泡田日期比往年提前了10天,搶回積溫至少有100度,糧食增產20%。據統計,富錦市通過開展場縣合作土地流轉面積達到80萬畝,土地規模化經營面積擴大到358萬畝,糧食可增產20%。
現在,佳木斯市各縣(市)區正在掀起學習農場經驗,加大旱改水力度的高潮。據悉,到2016年,佳木斯市場縣(局市)合作共建面積將超過700萬畝,輻射帶動面積達到100%。其中2012年全市“三代”面積突破500萬畝,其中共建代催芽中心42個,代催芽覆蓋本田102萬畝,代育苗覆蓋本田180萬畝,代深松整地180萬畝,代收28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