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文化民生閃亮城鄉潤萬家 搭建文化惠民工程
2012-03-17 09:51:3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陸少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17日訊 未出正月,雙城市文化局文化產業股股長魏立斌樂得合不攏嘴。春節前後,省文化廳為該市文化站配備的『裝備』已經到了兩批:第一批為15包書,加上去年8個文化站已經得到了所裝備的圖書,雙城市共有24個文化站,每個文化站一包,覆蓋整個鄉鎮。第二批為音樂裝備,一共15套樂器,包括電子琴、架子鼓、大鼓、二胡、板胡,笛子和嗩吶等。

  據魏立斌介紹,第三批裝備是照相機和攝像機,大約近期就到。用他的話說,從2010年起,省裡不斷對文化站進行『武裝』,電腦、打印機、液晶電視、銀幕、軟件、資源管理服務器等等一應俱全。在鄉鎮的文化生活中,這些裝備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中央在『十一五』初期提出和確定的戰略任務。經過幾年的推進和建設,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覆蓋城鄉,初步形成新的框架格局。『十一五』期間,我省文化(文物)事業費投入超過33億元,是『十五』的2.25倍,年均增長19.3%;人均文化(文物)事業費從2005年的10元增加到2010年的23.5元。其中,省級投入8.5億元,年均增長20.7 %;地市級投入14.2億元,年均增長14.3%;縣(市)、區級投入10.8億元,年均增長31%。

  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基礎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文化惠民工程為重點,著力保障發展文化民生,我省已經構建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較好保障。

  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省文化廳社會文化處處長李遼昌透露,從2009年開始,文化部、財政部決定為已經建成的鄉鎮文化站配備燈光音響、樂器、圖書、照相攝像等設備,每個鄉鎮文化站10萬元為標准,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各負擔一半。為了盡早為文化站配上設備,我省積極爭取落實配套資金,截至目前,已完成428個文化站裝備工程的設備配送,今年還將為304個文化站配送設備。

  記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間,我省完成文化設施維修改造項目273個,總投入3.9億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市縣政府投資新建和改擴建文化設施160個,總投入22.4億多元,建築面積68.5萬平方米。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00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46個,各級各類博物館116個,新型鄉鎮文化站851個,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722個,村文化室2000餘個,形成了基本覆蓋城鄉的文化設施網絡。重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展較快。省博物館新館和東北抗聯博物館開工建設,省京劇院、省歌舞劇院等院捨改擴建相繼完成。哈爾濱市松花江文明博物館、佳木斯市侵華日軍物證陳列室、大慶市群眾藝術館和歌舞劇院、鶴崗市黑龍江流域博物館等成為當地標志性設施。三分之二的縣(市)新建和改擴建了文化館、圖書館等綜合文化中心,慶安、蘭西等縣文化中心投資達3000萬元以上,基層文化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文化惠民工程成效初顯

  記者了解到,我省還積極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基層特別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薄弱局面得到較大改善,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電視難、獲取信息難、參與活動難等突出問題得到較大緩解。『十一五』期間,累計開展了五批85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工作,總投入達31330萬元,總規模達29.8萬平方米,覆蓋面達94.6%;到今年年底,全省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總數將達876個,覆蓋面可達97.4%;累計投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資金達1.57億元,建成共享工程省級分中心1個,地市級支中心13個,縣級支中心210個(含82個農墾農場),鄉鎮服務點794個(含365個農墾管理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絡基本覆蓋城鄉;組建了5條農村數字電影院線,覆蓋率基本達到100%;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實現行政村、5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目前正在進行2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驗收;農家書屋工程建成農家書屋7525個,佔全省規劃建設任務的83.1%,惠及農村人口1800萬。

  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日益豐富

  一座座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新型文化站的建立,為我省更好滿足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奠定了重要基礎。目前,我省已有近三分之一的文化站配齊了內部設備並投入使用。依托文化站這個有效載體,五年來,全省各地在節日、農閑、休息日有組織、有主題地開展了大量文化活動,較好地滿足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省開展了『送歡笑下基層』、『送歡樂下基層』等演出活動。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至2010年,全省專業院團赴農村演出15000餘場,觀眾達1974.2萬人次,都是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這塊陣地來實現的。此外,群眾文化活動規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斷提高。『城市之光』、『金色田野』、『歡樂校園』、『北國之冬國際文化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每年參與展演人員10餘萬人,觀眾超1000餘萬人次。13個地市和大部分縣逐步形成群眾參與廣泛、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品牌300多個。各級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圖書館年均接待讀者620萬人次以上,持證讀者達45萬人,年均流通圖書560萬冊次;博物館免費接待觀眾1700餘萬人次,是免費開放前同期接待觀眾數的2.8倍。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