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9日訊 『這百年的老字號食品怎麼說沒就沒了。』15日,哈爾濱市市民李志國再次來到位於哈市道裡區尚志大街的老字號『大白樓』食品店,看到的依然是閉店的字樣。李志國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吃『大白樓』的肉制品,特喜歡那個味道,如今已經40個年頭了,幾乎每個月來買一回,可今年春節後來了幾次』大白樓『都未營業。
正如市民所看到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曾經享譽全國的哈爾濱『老字號』招牌『大白樓』在今年春節後再一次關上了那扇留給冰城人深刻記憶的門。15日,記者來到尚志大街176號『大白樓』看到,門口貼著『裝修停業』的字樣。推開店門,空蕩蕩的大廳和堆積的灰塵顯示,這裡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營業了,只有從靜立的貨架中依稀還能找到往日現場制作扒豬手、熏肚的情形,二樓的大白樓演藝廣場也沒有了往日的高朋滿座。『2月19日就停業了。』哈爾濱大白樓副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張鵬說。
40歲以上的哈市市民對『大白樓』都留有深刻的印象。『大白樓』是冰城人對哈爾濱肉類聯合商店的昵稱,始建於1931年,因樓體為白色,故稱為『大白樓』。『「大白樓」的扒豬手、醬下水、熏大肚等非常好吃。』市民楊志峰說。彼時,還處於計劃經濟年代,購物還需要憑票,大家在購買食品的時候還排著長長的隊伍,但即使你肯排隊也很難買到『大白樓』的食品。
『大白樓』曾負責對外國專家、國際友人的特需供應,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能吃上大白樓副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很多市民專門乘車到『大白樓』排隊,那種購得美味的喜悅是現在的人無法想象的。
1985年取消特供專營業務後,『大白樓』出現虧損,從1994年開始,『大白樓』被先後轉租給多家企業,負債累計達1000萬元,首次歇業,2007年被哈爾濱民營企業濱輝朝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2700萬元的價格收購。『大白樓』仍然賣原汁原味的老產品,每天最高產量近千斤,但這仍不能滿足市場3000斤左右的需求,仍是供不應求。
提到此次歇業的原因,張 鵬說,從近兩年起,因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原始,『大白樓』入不敷出,連支付工人工資都成困難。店裡的經營模式是前店後廠,每天用鐵鍋燉,一鍋沒幾個,而且三個半小時纔出一鍋,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出現了顧客來買卻買不到的局面,加上現在很多企業開始批量配送,老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了。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大白樓』仍延續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管理標准,經營模式、生產規模都相對落後。『我們在群力購買了10畝土地,新建無菌食品加工廠,並建設綠色養殖基地、屠宰場,大概再過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大白樓將以連鎖經營方式回歸市場,與喜歡它的市民再相見。』張鵬說。